1.78 大藏書閣-《劉備的日常》
第(1/3)頁
蔡邕萬余卷藏書,對求知若渴的學子們來說,堪稱學壇瑰寶。
加建一層亦不難。建材齊備,人力充足。先立塔吊,再搭腳手架,圍防護網,能工良匠依樣施工,不日建好。
與環形學壇類似,書架亦是弧形。弧形拼接,兩兩背靠,一圈圈如同心圓般規整有序。經史子集,分門別類,擺放整齊。穿梭繞行期間,仿佛置身于知識的汪洋。
大藏書閣,頗需人手打點。借閱、歸還。皆要記錄在案。數千學子,萬卷書稿。可想而知,工作量何其大。蔡邕曾在東觀校勘儒學經籍。并與韓說等人修撰《東觀漢記》,故而將東觀內藏書,抄錄下來,積成萬卷。
只可惜。書未著成,便遭流放。蔡邕上書陳述此事,帝憐其才高,乃行特赦。輾轉抵達了樓桑。
蔡邕親筆所錄的萬卷書稿,價值連城。劉備得知后,當即叫停借閱。大藏書閣內,又修閱讀館,排列矮幾坐席,中置醒腦香爐,供學子就地閱讀。所有書卷,一律不得帶出藏書閣。
一小半的空間被改建成閱讀館后,環形書架便有了個缺口。大藏書閣的形狀,很像一塊半環形有缺口的玉玦。萬卷藏書珍如寶。故而藏書閣又稱:寶玦閣。來此讀書亦被稱為:入閣。
小雪前后,第五重寶玦閣封頂。書架當場制作。涂漆晾干后,便將堆放在后院內的書箱,盡數搬入。百余輛馬車皆是蔡邕從五原雇傭。送到便歸。久聞樓桑大名,入寶山又豈能空手而歸。
這便買來滿滿一車隊的八大名產,返回五原。
蔡邕一家便搬入恩師走后空出的精舍。天氣轉冷,不料室內卻溫暖如春。諸多樓桑水暖設施,讓蔡邕贊不絕口。崔尚書笑言,自從搬入樓桑,自己的寒痹頑疾,再未復發。如今著書立傳,授業育人。樂得悠閑。
大儒陳寔亦是如此。
母親又送來被褥、大氅等御寒之物。聽聞蔡夫人產后虛弱,又讓家中侍醫前往診治。吃了幾劑良藥,病情大為好轉。蔡邕倍加感激,便親自登門道謝。
見過母親、義母、又見劉備。
賓主落座,艷婢送上香茗。蔡邕這便開口:少君侯為戴罪之人,上下奔走。又容我一家老小安身,邕十分感激,卻無以為報。想為少君侯保舉一人。不知可否?
劉備大喜:是何許人也?
蔡邕答道:乃是一名義士。邕自出洛陽,一路刀光劍影,生死一線。多虧這位義士和麾下俠客沿途護佑,才能安然抵達五原。又隨我一路輾轉,客居樓桑。今正在府門外,少君侯何不召來一觀?
劉備欣然點頭,便傳言左右:速傳義士入府相見。
須臾,一雄壯武士,緩步走入堂中。看昂揚身姿,劉備便知乃是高手。此正是那日從車頂躍下,為眾人通報之人。劉備曾說必是豪杰。果真如他所料。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友谊县|
崇义县|
台前县|
泌阳县|
偃师市|
巴马|
安乡县|
武鸣县|
永济市|
平果县|
洛隆县|
台安县|
阳春市|
呼图壁县|
湘阴县|
贵德县|
运城市|
军事|
沽源县|
资溪县|
兴文县|
靖边县|
神农架林区|
云和县|
萨嘎县|
姚安县|
锦屏县|
西安市|
隆回县|
岱山县|
达拉特旗|
交口县|
交城县|
九寨沟县|
凤庆县|
新建县|
舒兰市|
石门县|
太谷县|
鲁甸县|
博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