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對于同樣出身在世家門閥的崔誥而言,韋然的所作所為令他不得不刮目相看。 捫心自問,他是沒有足夠的魄力去做和韋然一樣的事情,從東漢開始,士大夫逐漸做大之后,朝廷和門閥之間已經產生了某種特殊的聯系。 在門閥看來,皇帝只是世家門閥選出來的代言人,想要君臨萬邦,就必須得到門閥的認可,這已經是數百年來亙古不變的定律。 在朝廷而來,門閥能夠幫他們穩定地方,得到門閥的支持,就相當于掌控了當地的民心。 隨著乾朝的衰敗,眾多門閥南渡之后,留在北方的都是真正的大族,但是這些大族在北方亂世之中,在北燕,北趙,北秦的彼此爭斗中,逐漸的衰敗,最終在朝堂喪失話語權。 這就是為什么元見可以最終統一北方的根本原因,元見算是集皇權為最甚者,他的旨意根本容不得反對意見,故而北秦可以逐漸鯨吞南朝之地,這是北燕和北趙做不到的事情。 而南齊在繼承了后乾之地的同時,也繼承了后乾的士族門閥,這就是為什么蕭衡也算一代雄主,卻始終無力北窺的重要原因。雖然蕭衡不停的提高皇室宗親在朝廷和地方上的地位,但是卻適得其反,朝堂并沒有因此團結一心,反而造成南北兩黨以及藩王之間的彼此明爭暗斗。 長沙王蕭義,建康立功之后被蕭炬封為湘州刺史,湘王。 韋然出現在湘州的消息,自然引起了蕭義的注意。 蕭義此刻在王府之中,也是緊鎖眉頭,手里拿著一封書信,一直在糾結不已。韋然在豫章郡的所作所為自然被蕭義所知曉。 蕭義曾在建康城受韋然調遣過,當時的蕭義是根本對韋然興不起反抗的念頭,因為當時的韋然太強大了,強大到讓蕭義覺得如果韋然要殺了他,恐怕蕭炬都不會皺一下眉頭。 蕭義此刻十分慶幸自己嚴格遵循了土斷之法,雖然因此得罪了不少門閥,但是蕭義卻毫不在乎,他是一個十分看得懂局勢的人。 故而韋然在湘州地界上探訪之后,竟然找不到絲毫不妥之處。 察覺到韋然臉上顯現的失落之色,崔誥出聲提醒道:“秦公是否過于魔怔了?” 當看到韋然轉頭看向他時,崔誥搖了搖頭,解釋道:“湘王在治所之內嚴格推行新政,我觀湘州百姓之言也不似作假,如此乃是幸事。秦公一心想要集中皇權,但是何為集中皇權?就是陛下的旨意能夠被下面之人所執行,即為皇權一統。” 韋然聞聽此言,也是不由的嘆道:“崔兄所言,確實如此。是本公過于激進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