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做掛名之君-《東周列國傳奇》
第(1/3)頁
齊莊公死后,衛獻公還住在齊國。他本來把恢復君位的希望寄托于齊莊公,現在徹底落空了。長久的客居齊國也不是辦法,于是他就多次請求齊國新君齊景公幫他。
齊景公被他弄得有點煩了,就派兵幫他奪了衛國的夷儀。夷儀就是當初齊桓公幫助邢、衛造城的時候修的。城雖不大,但很堅固。衛獻公好歹有了一個落腳地,于是就住在了夷儀。
因為有齊國做后盾,頂替了衛獻公君位的衛殤公也不敢派兵來圍剿他。衛獻公就把夷儀當成了反攻衛國的基地。
衛獻公自出逃到如今,已經在外漂泊了十二年。這期間,諸侯們有的承認衛殤公是國君,有的承認衛獻公是國君,還有人把衛殤公和衛獻公都當成衛國的國君。
有一天,衛獻公得到消息,寧殖死了,他的兒子寧喜繼承了他父親的職位。同時他還了解到,,孫林父年老,早就不管朝政了。他長期和他的大兒子孫蒯住在戚城。在朝中當差的是他的另兩個兒子孫嘉和孫襄。這兩個人的才干遠不及寧喜,因此寧喜成了朝廷中最有權勢的人。由于寧喜大權在握,所以他跟孫嘉和孫康有了矛盾。
衛獻公從中看到了機會。派公孫丁潛入衛國,去游說寧喜。
公孫丁找到寧喜,對他說:“老國君派我來,就一個意思。他說了,你要是能滅了孫家,請他回國,他情愿把衛國的大權讓給你,自己只做一個掛名的國君。”
寧喜是衛國的當權派,但他對衛殤公很反感。因為這個國君也是個昏君,所以,他聽說老國君衛獻公想回來,便說:“我父親臨死時說過,他是上了孫林父的當才伙同他趕走了老國君的。他為此深感后悔。其實,我也主張把老國君接回來。不過嘛……”
公孫丁見寧喜欲言又止,追問道:“不過什么?”
寧喜說:“我要是費盡心機、拼著性命把他接回來。萬一他坐上了君位卻不守承諾,我該怎么辦?”
公孫丁說:“老國君在外漂泊十二年了,一心只想回國。他已經年老,就算做了國君,事情還得依靠你來辦。衛國的大權不是還在你手上嗎?不存在反悔的事情。你就放心吧。”
寧喜說:“這是國家大事。我得慎重考慮。我想,最好是把公子鮮請來,和他商量商量。”
公子鮮是衛獻公的兄弟,為人正直,很講信用,在衛國朝野中屬于德高望重的人。寧喜覺得,如果能夠得到公子鮮的支持,成事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
公孫丁說:“憑公子鮮的威望,只要他不反對,你就盡管放手去做。當然,你要是能得到他的支持那就更好。”
寧喜說:“公子鮮畢竟是老國君的兄弟,我估計,他即便不支持,大概也不會反對。”
公孫丁笑道:“那就這么說定了。寧大夫,祝你成功。我們在夷儀等你消息。”
公孫丁辭別寧喜,回到夷儀,把寧喜的意思回報給了衛獻公。衛獻公便派人將他的兄弟公子鮮叫到夷儀來。他對公子鮮說:“我能不能回去,全在寧喜手上。如果他能幫助我回國,我寧愿把國家大權交給他。但他對我有顧慮,所以請你辛苦一趟吧。”
公子鮮嘴上答應了。可回來后,卻遲遲不動。時間一拖就是一個多月。衛獻公著急了,派人催了幾次。但公子鮮就是不找寧喜說。衛獻公只好派人再將他請到夷儀來。他問公子鮮:“你答應我的事,怎么一直拖著不去辦?”
公子鮮說:“不是我不去辦,是我覺得這個事情有點不踏實。普天之下,哪有愿意做掛名國君的事情?您說愿意把大權交給寧喜,且不說你情愿不情愿,就是真的交出去,這事能行嗎?您是國君,他是臣子,將來你反悔了怎么辦?你一反悔,我對寧喜就失信了。我就是為這些猶豫著。”
衛獻公說:“我現在是漂泊在外,根本談不上什么大權。只要能回國,能祭祀宗廟,我就心滿意足了。我絕不會反悔,絕不會連累兄弟你的。你就去幫我游說游說吧。”
公子鮮說:“既然你下決心這么辦,我就去游說他吧。”
公孫鮮心里有了底,便去找寧喜游說。兩人一拍即合。不過,公子鮮表示,事情他不參與,由寧喜自己去做。成敗與他無關,都由寧喜自己來承擔。寧喜其實也不需要公子鮮參與,他只要公子鮮不反對就行了。所以他向公子鮮表示,請他放心,成了定將重謝,敗了也絕不會連累他。公子鮮很滿意。
寧喜開始行動了。
第一步自然是暗中尋找支持者。有些大臣支持他,有個別的大臣反對。在反對的人中,最有分量的是右宰縠。他對寧喜說:“主公(衛殤公)是你父親立的,他并沒有什么不好,你為何要廢掉他?當年你父親廢掉一個國君;如今你又要廢掉一個國君。你也不想想,將來他們怎么會放過你。”
寧喜說:“如果我父親活著,他大概也希望改正他的過失。如今他不在了,我就來幫他改正這個過失吧。”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山区|
永登县|
泰州市|
文山县|
昆明市|
饶河县|
高尔夫|
渭源县|
渝北区|
尉氏县|
梨树县|
曲麻莱县|
鄯善县|
岳阳市|
兴安盟|
德庆县|
南宫市|
惠来县|
黄石市|
汾阳市|
宁海县|
汉沽区|
个旧市|
元江|
洛宁县|
上思县|
西昌市|
海城市|
龙口市|
都昌县|
大冶市|
射洪县|
潼关县|
民和|
阳西县|
宁阳县|
广安市|
陈巴尔虎旗|
清丰县|
湖北省|
宁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