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接到柳氏拜貼的剎那,下人不敢私自作主,而是上報了楚家管事。 而管事在接到柳氏的禮單與信件之后,毫不猶豫,放下了手邊的事,親自前去拜會了大公子。 此時楚家的南面主院之中,一位面容英俊的儒雅中年男人接過了大管事遞來的信件, 面上露出若所思之色。 他的頭發(fā)濃密而烏黑,鼻梁挺拔,眼角幾絲細(xì)細(xì)的紋,不止無損他的風(fēng)采,反倒增添了他幾絲難以言說的魅力。 大管事佝僂著腰,安靜的垂立于書房之中。 他可以從‘悉索’的聲響中,聽到這位大公子拿著信件,并沒有急于拆開,而是拿在掌中把玩,久久未曾說話,似是有心事。 在楚家之中,這位大公子是個異類。 他今年恰好三十九,照理來說正是一個男人大展拳腳的年紀(jì),可偏偏他安心讀書,似是兩耳不聞窗外事。 提到楚家大公子,便不免想到他的爹——那位令大慶官員聞風(fēng)喪膽的男人。 楚孝通今年六十有六,楚家祖上也曾發(fā)達(dá),官至中書,顯赫一時。 但后來家道中落,到了楚孝通年少之時,父親早亡,是由寡母一手帶大, 據(jù)說年幼的時候,窮得連飯都吃不起。 楚孝通少年的時候隨寡母飽受當(dāng)?shù)睾缽?qiáng)、官吏欺壓, 看多了百姓疾苦,曾發(fā)奮讀書, 立誓將來若為官, 要為民請命,做大慶的忠廉之臣。 他還未成年,其母身體逐漸不好,又擔(dān)憂兒子,便為他說了一門親事,娶了同村一姓王獵戶的女兒為妻。 王氏長相不美,談吐粗俗,身材健壯,卻有一把好力氣。 她嫁進(jìn)楚家,砍柴、種地、喂豬、織布,將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侍候病重的婆婆毫無怨言,供養(yǎng)丈夫讀書,鄰里無不稱贊其賢惠。 楚孝通不負(fù)母親、妻子所托,在二十五歲那年入闈秋試,取得功名。 他長相英俊,性格沉穩(wěn),在殿試之上雖不是文才最出眾的學(xué)子, 但因他生于貧困, 慣會看人眼色,說話、做事滴水不漏,從而獲得了神啟帝的青睞,記下了他的名字。 這一年是孝楚通時來運(yùn)轉(zhuǎn)的一年,他在這一年開始展露頭角,讓不少人注意到了這個年輕而英俊的讀書人,同時也是這一年,他的母親病重去世。 楚母守寡多年,積勞成疾,身體早就已經(jīng)不行了。 幸虧娶了王氏這個媳婦之后,王氏為人厚道,視她如至親,對她照顧得無微不至,令她多活了這么些年。 她臨去之前,既有滿足,也有遺憾。 滿足于自己這一生雖說早年喪夫,命雖苦,可晚年卻能替兒子娶得賢妻,能數(shù)年如一日的侍候自己; 同時她欣喜于獨(dú)子取得功名,從此能光耀楚家門楣。 而她又有些遺憾,遺憾王氏嫁楚孝通多年,肚子卻一直沒有消息,至今未讓她抱到孫子。 臨終的時候,楚母拉了兒子的手,深怕他有負(fù)王氏,做那始亂終棄的陳世美,殷切交待他不可做出忘恩負(fù)義之事,辜負(fù)王氏的心。 楚孝通由寡母帶大,事母至孝,在母親臨終前賭咒發(fā)誓,說此生絕不有負(fù)于王氏,楚母終于含笑而逝。 在楚孝通的一生之中,發(fā)過許多的誓。 他曾立志要為大慶百姓出頭,也曾立志要做清官,掃蕩世間不平之事。 但他最終都沒有做到。 他棄文從武,最終掌控刑獄; 他并沒有成為清廉之臣,反倒官至一品之后,開始玩弄權(quán)術(shù),成為了大慶收受賄賂,買賣官爵第一人; 同時他殺人如麻,制造不少冤獄錯案,不知使多少清官蒙受不白之冤而死; 他也沒有為民請命,反倒搜刮民脂民膏,使百姓提起他時,都又怕又恨。 但唯獨(dú)有一點(diǎn)誓言他記得極緊,那就是他的老母親臨終時囑托的,讓他萬不可有負(fù)于王氏。 當(dāng)年他入仕之后,官場許多前輩已經(jīng)嗅到了苗頭,看到了神啟帝對他的欣賞,猜到這個年輕人即將崛起。 那時的他年輕力壯,長相俊美而前程遠(yuǎn)大,妻子王氏則出身寒微,長得五大三粗,不通文墨,難登大雅之堂,與他各方面都并不相配。 許多人向他拋出了橄欖枝,暗示他只要休妻,便愿意將家中的女兒嫁他為妻。 但出乎意料的,是楚孝通拒絕了這些暗示,表示自己只愛王氏,今生除了王氏,誰也不娶。 許多人都覺得他當(dāng)時要走的是孤臣的路,并不相信他的話,哪知后來他真的做到了承諾,終生未曾變心。 王氏后來求醫(yī)問道,終得有孕,在楚孝通二十七歲那年,生下了楚孝通唯一的兒子,至此肚子再無動靜。 她為人粗鄙,神都中很多夫人看她不起,但她卻很得楚孝通敬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