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命運的車輪-《烽火十國》
第(1/3)頁
自打回了金陵之后,李源的這所大別院終于是“人丁興旺”起來了。
劉氏作為李源的義母,剛進了府門,便被一眾伶俐的婢女仆人們恭恭敬敬地迎入了早已清掃干凈的內院,自是樂得合不攏嘴。至于劉江生、羅二虎以及新加入團隊的許匡衡,則分別被李源安置在了前院居住,只因此處有著府中一塊較大的空地,便權當是微型的校場,既方便親兵集結操練,也便于兄弟幾個出入議論大事。
至于王家姐弟,眾人自從離了揚州之后便已心知肚明。但畢竟王靖瑤還未正式過門,為了避嫌劉氏便做主讓她在內院陪著自己,李源倒是樂得如此。而王靖國這小子,許是當初在楚州沒少挨李源教訓,如今反倒是和劉江生羅二虎兩人打得火熱,李源也正好撒手,順帶授意讓許匡衡空閑之時,替自己多教育教育這處于叛逆期的少年。
而諸多跡象表明,李源的這些安排是無比正確的。如今劉氏作為府中唯一的長輩,又操持了一輩子的家務事,處理起府上大小事宜來更是穩當,先是從婢女與仆人之中挑選出了幾個能寫會算的,將庫房建立起來,又召集眾人立了家規,不出半月已將這李府治理得井井有條。府上有了這主心骨鎮著,李源等人的生活也安穩了許多。
時間很快便到了十二月,皇帝李璟忽而下令整頓禁軍諸事。李源特意起了個大早,披掛齊整用過了早飯,便匆匆趕去了侍衛諸軍司。
今日是禁軍各軍將領點卯的日子。所謂點卯,李源這個把月已經是摸熟了,無非就是到各軍衙署集合,再由司職官員循著名冊查點到班,與后世的點名查勤差不了多少。以往他在殿直軍點卯時,畢竟是都虞侯,除了彭師杲這位統軍使,在場的也沒比他軍職高的,因而往往都是敷衍了事,李源與彭師杲就在那坐著喝茶吹牛。
但這回是奉命到侍衛諸軍司點卯,李源便不敢如此散漫了。簡而言之,你一個“副軍長”,敢到“軍委”里頭放縱么?
果不其然,當李源左腳邁入侍衛諸軍司的衙署后,便看到各軍正副統軍使及都虞侯,這些平日里大大咧咧叫嚷的漢子,此時都像個小學生一般,老老實實地依序坐好,沉默不語。李源內心只覺得好笑,果然是官大一級壓死人,連性子都給你壓得死死的。
“劉大帥,陛下之意,是教我等抽調侍衛諸軍精銳,以備年后戰事。如今你左一個不行,右一個不可,這整編事宜,還要拖延多少時日?若是耽誤了陛下的計劃,若怪罪下來,如何能饒得了你我?”
“使相,并非是本帥故意拖延,這整編諸軍本來就不輕松!就像那江北的黑云、控鶴二軍,這些軍士大多都是父子同軍,一時間如何能強拆得了?使相,所謂術業有專攻,您不如高坐朝堂,這些雜碎軍務還是交由本帥自決吧,還請使相莫要為難!”
“好你個劉彥貞,你是說本相不知兵么?!......”
大堂上的眾將雖然各自掌軍,但還是級別不夠,沒能進得了內堂議事,只能一直屏住呼吸聽著從內堂傳來激烈的爭吵聲,又不敢擅自離場,哪一個不是焦躁不安。李源倒一直閉眼聽得仔細,難得來一趟侍衛諸軍司,南唐不乏良將,多汲取一些用兵的經驗對以后的征戰還是有些許好處的,而當聽到陳覺與劉彥貞的聲音后,頓時內心一陣無語,這兩人如同在里頭唱戲一般,一個一知半解,一個濫竽充數,但說起來卻都頭頭是道。
煎熬了半個時辰,陳覺率先走了出來,只見他臉色已然陰沉,經過李源身旁時卻停下了腳步。
李源趕緊起身見禮道:“末將拜見使相!”
睜眼細看,陳覺倒是比兩月前在楚國時要瘦了那么一點兒,是政務繁忙,還是心有郁結所致,旁人就不知曉了。
陳覺面無表情地看了李源一眼,接著說道:“李虞候,跟本相走一趟。”
李源咽了咽口水,這陳覺是說翻臉就翻臉,先前在楚國還稱以后是自家人,這回當著眾人的面倒是這副嘴臉。于是朝身旁幾位面帶同情的同僚抱了抱拳后,便隨著陳覺離去。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兴市|
安乡县|
昭苏县|
平泉县|
溧阳市|
阿拉善盟|
盱眙县|
宽甸|
巴南区|
平远县|
芦溪县|
阿克苏市|
綦江县|
赤城县|
榕江县|
甘孜|
邹平县|
革吉县|
乐安县|
和平县|
雅江县|
海淀区|
新干县|
桦川县|
遂平县|
甘德县|
永泰县|
邵东县|
合山市|
定安县|
南岸区|
诸暨市|
岑溪市|
新泰市|
宁德市|
休宁县|
淳安县|
邓州市|
萨迦县|
沙坪坝区|
大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