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名記錄金山之戰的參謀頗有文采,戰爭紀要寫的跌宕起伏,從皇帝到朝臣,都被這么一場精彩的戰爭吸引住了。 等到李道源說完,眾人這才回味過來。 御座上的李亨站起來說道:“建寧王真乃朕的好大兒!” “魚朝恩,擬旨,在封賞上再加上一條,任命建寧王為天下兵馬副元帥!” 魚朝恩看了一眼皇帝,又看到下方宰相沒有反對,只好磕頭領旨。 韋見素心中氣急,他深深的懷疑這一切都是皇帝和建寧王的陰謀! 還有這個回鶻使節!皇帝應該是早就知道了回鶻大敗的真相,故意等自己出手演戲的! 這個回鶻使節和建寧王這個參軍結伴而行,怕不是早就布局! 可惡!竟然被建寧王這個二十多歲的黃口小兒玩弄于股掌! 不,這一切都是皇帝的預謀! 韋見素看著御座上的皇帝,不愧是能在上皇朝中做二十年太子的狠人啊! 韋見素冷笑一聲,如今在大朝會上不和皇帝爭辯,這幾道加封建寧王的旨意還只是中旨,沒有加蓋政事堂的相印就是白紙一張。 如今政事堂在自己的手里,大不了封駁了這道旨意! 只要老夫在政事堂一天,這道旨意就別想要通過。 等到李道源說完,李亨繼續問道: “吾兒能破回鶻,何人可居功第一?” 問完這句話,李亨就后悔了。 這個李道源不過是一個沒有品級的王府參軍,這種問題他能回答出什么結果。 李道源早就在等李亨問話,他立刻說道: “金山大捷,陛下居功第一!” 李亨聞言大喜:“為何?” “知人者智,陛下知人善任,以建寧王節制隴右才有如此大勝,陛下居功第一。” 聽到這有些肉麻的馬屁,李亨卻覺得每一個毛孔都舒張開了。 元載看著李道源也皺起眉頭,沒想到這個建寧王麾下參軍竟然無恥到這個地步。 不過看皇帝這幅樣子,看來也很受用啊。 元載默默的記下,巧言令色也是為官之道,自己也要精研之。 李亨滿意問道:“朕是第一,那建寧王是第二了?” 李道源點頭說道:“若不是殿下勸農勸牧,重整隴右軍政,也沒有前線大勝了。” 李亨點頭說道:“那誰是第三?帶兵出征的曹令忠嗎?” “對了,建寧王在奏章里請封曹令忠為北庭都護府大都督,回去就讓翰林學士擬旨。” 魚朝恩立刻應下。 李道源卻搖頭說道:“曹將軍身先士卒,破敵于野,卻不敢居功第三。” 這下子滿朝文武都好奇了起來。 李道源說道:“殿下說過,‘一人計短,眾人計長’,金山大捷,參謀處當居功第三。” “參謀處?” 李道源說道:“殿下召集麾下知兵知軍事之人,成立參謀處,戰略戰術,訓練賞罰,皆從參謀處出,有了參謀處群策群力,才有金山之勝。” 李亨滿意的說道:“吾兒能明白這個道理,到底是成長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