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金山口,吐蕃東道大論尚綺心兒親自帶領一萬大軍,囤駐在距離河谷地二十里的地方。 之所以在距離河谷地二十里的地方扎營,而不是直接在河谷地扎營,是因為大唐在當金山口也有要塞,若是被大唐的斥候看到,定會向身后的沙州求援,那就會破壞突襲拿下沙州的計劃。 所以尚綺心兒嚴令大軍不準進入河谷地,在這荒原上扎營。 疏勒河流進了荒原,這位吐蕃的東道大論,對唐戰略的制定者,天神贊普的輔佐者,站在營地里看著在河流中奔馳的矮馬。 因為生活在高原上,吐蕃的馬個頭矮小,負重強耐力持久,但是爆發力不強。 所以高原馬作為馱馬是相當優秀的,可是作為戰馬就遠不如隴右以北河套地區的駿馬,更不如西域地區的寶馬了。 吐蕃一直爭奪隴右和西域,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爭奪馬匹的產地。 所以吐蕃雖然有逐草而棲的牧民,但是軍隊和大唐的配置一樣,還是以披甲步兵為主。 尚綺心兒強行在冬季點起“大料集”,命令整個吐蕃東道的武士家庭出一名戰士,備齊了糧草和甲胄武器,同時每名武士還要攜帶“溫末”兩人,一起在在河谷地前集合。 尚綺心兒升起了代表大論的大蠹,老贊普回歸天界之后,年僅十五歲的赤松德贊繼位,這位年輕的贊普是老贊普智慧的轉世,聯合王室誅殺了謀害老贊普的末.東則布和郎.邁色等叛臣。一舉就掌握了贊普王庭。 接著赤松德贊又給駐守四方的大論賜下了代表權力的大蠹,彰顯贊普王庭對于這些大論的依仗之意。 作為鎮守吐蕃東部,籌謀對唐進攻戰略的東部大論,尚綺心兒自然要用一場輝煌的勝利來表達對偉大天神贊普的尊重。 論的大蠹是用虎皮制成的,邊上鑲嵌了瑟金環來裝飾。 吐蕃用虎皮來表彰勇士,用告身來表彰智者,一整張無暇的虎皮,表明了尚綺心兒是吐蕃最勇猛的武士,鑲嵌的瑟金環告身,則是他無上智慧的象征。 “論”是吐蕃最高級的貴族,等于是大唐的宰相加節度使,尚綺心兒在吐蕃的地位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大軍已經集結完畢,一萬吐蕃勇士,加上他們帶來的兩萬溫末,足足三萬大軍浩浩蕩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