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楚牧看著手中的木盒,不禁皺起了眉頭,因為他感覺木盒應(yīng)該是空的。為求妥當,他還輕輕的掂了掂,確定了自己的判斷。 楚牧轉(zhuǎn)過頭疑惑的看著首輔,首輔卻一臉“重擔就交給你”的神情,還朝著楚牧點了點頭。 都不等楚牧問上一句, 首輔便轉(zhuǎn)身對著滿朝文武宣告:“天命已定,叩拜皇帝!” 滿朝文武便在首輔的帶領(lǐng)下朝著一臉嚴肅的楚牧,再行三跪九叩大禮,隆重的登基大典便在齊聲的“萬歲”聲中落下了帷幕。 不過大典雖然結(jié)束,可誰也沒離開,因為緊接著的便是新皇帝的第一次正式朝會,也就是大朝。 一般來說這次朝會并不會進行具體國政的討論, 而是發(fā)布新皇帝的第一道詔書。 這第一道詔書基本歷代都是一樣,無非是為了彰顯仁德, 宣布大赦天下并減免百姓當年的賦稅。 “跪”在司禮官的一聲指令后,百官再次跪下,準備聆聽楚牧的的第一道正式詔書。 “奉天承運皇帝,詔日: 先皇驟崩,歸于五行,朕承皇天之眷命,列圣之洪休,奉大行皇帝之遺命,屬以倫序,入奉宗祧。內(nèi)外文武群臣及耆老軍民,合詞勸進,至于再三,辭拒弗獲,謹于今時祗告天地,登皇帝位。深思付托之重, 實切兢業(yè)之懷……。”司禮官宣讀著內(nèi)閣擬定楚牧過目過的詔書。 百官皆一臉平靜跪在地上,唯有老祭酒一邊聽著詔書一邊微微搖頭晃腦, 好似在聆聽圣人的教誨。 “……大赦天下, 布告內(nèi)外,咸使聞知。欽此” 突然老祭酒停止了搖頭,抬頭看著龍椅上的楚牧,其他一些官員亦是露出疑惑之神色。 不對啊!都大赦天下了,減免賦稅呢? 新皇帝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啊! 緊接著司禮官又宣讀了第二道詔書,公布了永平帝的謚號。本來尊定大行皇帝的謚號,要經(jīng)過很充分的談?wù)撋髦稚鳎吘惯@是對先帝一生的蓋棺定論的評價。 可永平帝的謚號,確定的非常順利,從禮部到內(nèi)閣,從楚牧到太后,一致認為永平帝的謚號毫無爭議的應(yīng)該是個“仁”字。 公布以后,滿朝大臣也無異議,要是不給永平帝謚以“仁”字,他們才會覺得奇怪。 一般來說第一次朝會還可能公布新的年號,待第二年開始使用。不過這種情況往往是新皇登基距離新的一年已經(jīng)不遠的情況下。 而像楚牧這樣,這才剛過清明如果就公布新年號,會讓人覺得新皇帝不仁不孝, 急于確定自己的時代。 所以這次朝會并沒有公布楚牧的年號, 不過禮部已經(jīng)遴選了幾個送到了內(nèi)閣供楚牧選擇。 至此第一次朝會基本就該結(jié)束了,司禮官高喊道:“退……” “朝”字還沒喊出來,一個大臣從隊列中走了出來,引得百官側(cè)目。 有官員不禁搖了搖頭,有官員嘆了口氣,甚至有官員沒忍住笑了出來,因為他們知道這個人站出來,后面就有好戲看了。 “陛下,臣有話說!” 楚牧也有些奇怪,之前鄭義跟他說過,今日登基大殿和朝會都是行禮如儀的走過場,不會具體討論什么事。 可這個官員突然蹦出來是要干什么? 楚牧仔細的看著臺下之人,感覺好像有些印象,忽然想起之前在國子監(jiān)好像見過這人。 誒!這不是當時前來勸進的左都御史王世堅么! 還沒等楚牧詢問,竇鼎之卻先說道:“王大人有事可上奏折言之,登基大典耗時甚久,陛下已經(jīng)乏了!” 對于王世堅,竇鼎之不要太熟悉,這個孤鳥是出了名的敢開炮,每次上朝他只要站出來就沒好事,所以竇鼎之趕緊阻止。 “對啊!有事以后再說!”連張淵都怕這孤鳥又要整出新花樣。 楚牧并不了解王世堅,想著人家都站出來了,不讓他說話似乎也不太好,便說道:“卿有何事,但說無妨!” 一看楚牧都發(fā)話了,竇鼎之也不好再多說,只是默默的嘆了口氣。 “今日陛下登基,舉國歡慶!這是大文的喜事啊!民間百姓誰家有喜事,親朋必定登門送禮祝賀!臣今天也為陛下準備了幾樣禮物!”王世堅說著從懷中掏出了幾樣東西。 李正趕緊走了過去準備接過來轉(zhuǎn)交楚牧,哪知還沒等李正走到,王世堅便將一個紙包打開,舉了起來。 “臣要送的第一件東西,便是決明子!人盡皆知,決明子最能明目!臣希望陛下服用后能有一雙慧眼,能辨別忠奸,使朝政清明!能視百姓疾苦,行仁德之政!”王世堅一臉正氣的說道。 楚牧是沒想到王世堅突然來這一出,苦笑著說道:“王愛卿的話,朕記下了!把決明子拿來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