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十九章皇后親縫戎裝-《朕即大宋趙桓》


    第(2/3)頁

    隨后趙桓看向朱璉手中的戎裝,問道:“圣人這是在縫制什么?”

    朱璉舉起手中厚重的冬裝,向趙桓耐心解釋道:“這是步軍冬服,黃絹綿襖。予在樞密院那里要來的制式。”

    趙桓認真看了一眼,是綿襖,而非棉襖。

    一字之差,千差萬別。

    綿是絲織品,也就是大宋內藏庫里面的四百萬匹絹帛。

    而棉花在大宋雖然已經開始種植,但主要范圍在嶺南、兩廣。

    趙桓好奇的問道:“綿襖能保暖嗎?效果如何?”

    朱璉打開還未縫合的地方,向趙桓展示道:“綿襖保暖效果如何,全看這兩層布帛之間填充物為何。”

    知道自己夫君忙于軍國政務,對女紅這些事情不了解,朱璉便向趙桓從容解釋道:“綿襖,源于一種叫‘襦’的綿衣,《釋名·釋衣服》稱,襦,言溫也。”

    “質料粗劣的襦衣稱為褐,是下層百姓穿的。”

    趙桓立即說道:“這個朕清楚,麻衣短褐,為貧民之服。”

    “這種褐便是在兩層布帛之間填充碎布、破絮頭。故《詩經·豳風》有句,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有唐一代,經濟富庶,故民間衣服亦更加保暖,短褐變長,便稱之為襖。白居易《新制綾襖成感而有詠》詩稱,水波文襖造新成,綾軟綿勻溫復輕。”

    “其時襦襖已成冬季專用綿衣。因在夾層中填的是綿絮,時亦稱綿襖。”

    “再到我朝,民間畜羊成風,更高級的綿襖之中,則填充羊絨。一般專供宮廷或者達官顯貴之家。”

    趙桓看了一眼朱璉展示的還未縫合夾層,里面填充的竟然是各種絨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