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章激烈反抗-《朕即大宋趙桓》


    第(2/3)頁

    一個活在無比安寧平和時代的文靜大學生,連親眼目睹死亡都未曾經歷。又怎能不懼怕割進脖頸的刀劍?

    只是相比于屈辱的死亡,這種引刀圖一快,似乎來的更加輕松。所以趙桓雖然恐懼,卻依舊淡然的站在原地,一聲不吭。除了知道求饒無用之外,就是趙桓堅信國相粘罕是一個老謀深算的老狐貍,不會做出當眾斬殺宋朝皇帝這種魯莽的事情。這不符合金國利益,哪怕是最初只打算劫掠一筆的利益。

    右路軍元帥的營壘距離此地稍遠,直到雙方僵持了許久,斡離不才在大隊侍衛的護送下抵達。

    大量的軍人舉火如星,將黑夜照的亮如白晝。

    然后趙桓看清了這位火光下的右路元帥斡離不。這位主張對宋國懷柔的將領,并沒有一絲漢人模樣,其面相豐腴似佛,但唇邊卻留有兩撮八字胡,身穿白色貂皮,是最明顯不過的女真人打扮。與粘罕由內到外的陰鷙刻薄不同,這位二太子更像是一位笑面虎。

    于是趙桓清楚,之前對他抱有的所有好感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他本質上與粘罕沒有任何區別,都是大宋的強敵,只是政治主張不同而已。

    二太子斡離不上下打量了一番趙桓,好奇的問道:“宋主如此急迫求見,狼狽失儀,有什么緊要事情?”

    趙桓也沒有在意對方言語,開門見山的說道:“朕適才在房中沉思良久,我宋庭既然已經向大金稱臣,便理應割地和親,賠款歲供。”

    斡離不笑著說道:“宋主深明大義,我兩國議和可待。”

    “但朕思慮良久,深以為金國欲以大河為界并不妥當。”

    粘罕、斡離不皆目光一凝,語氣冰冷的問道:“宋主是什么意思?難道還想繼續交兵?”

    趙桓擺了擺手,說道:“并非如此,朕思慮自兩晉以來,中國分南北兩朝。慕容鮮卑建魏,楊氏以隋代周,皆占據長江以北,而藩臣在長江以南。如今宋奉大金為主,應盡割長江以北給大金。我宋氏子民退居長江以南。”

    粘罕、斡離不同時不可思議的望向趙桓,任誰也沒想到他會主動提出這么大的讓步。

    一時間,二人竟被震撼的不知該如何回復。大金此次南下,從未想過徹底占據中原。只是想著劫掠一番,便返回北方。靖康之難時,宋庭徹底放棄反抗,金軍也沒想過要留在中原,而是帶著徽、欽二帝,以及大量財富、宮女、匠人主動退出了中原。

    趙桓的軟弱、不堪,實在是超乎了二人的想象。這可能是宋氏最窩囊、最怯懦也是最能滿足金國利益的一個皇帝了!

    沒錯,趙桓就是希望給斡離不加深這種印象,堅定他保住趙氏帝位的決心。因為可能金軍換任何皇帝上臺,也沒人會比趙桓更差勁了。

    這正是趙桓以退為進之計,至于兌現承諾,下輩子吧!

    只要離開金軍大營,哪怕自己帶著軍隊戰死在皇宮之中,也好過靖康之恥,大宋明明還要抵抗之力,卻選擇跪地投降,兩位皇帝被俘虜到北方,無數嬪妃、帝姬(公主)以及皇后都被奸污。

    但在震驚過后,金軍左右兩路元帥的表現卻截然不同。右路元帥二太子斡離不臉色潮紅,眼中充滿了毫不掩飾的野心與狂熱。

    這就是所謂的陽謀,針對的就是人性的弱點。面對趙桓丟出的這個讓金國無法抗拒的提議,斡離不哪怕知道這可能是誘餌,也必然不甘心放棄。

    金朝朝廷,也不能允許這種于整個國家有利的提議被元帥府置之不理。

    更何況,以宋國之前一直以來的軟弱表現,這種提議完全像是宋國會提出的議案。

    而左路元帥粘罕則一臉鐵青,說道:“宋國向來言而無信,自海上之盟以來,宋主屢屢背信棄義,我大金怎會相信這無稽之談?”

    或許是趙桓的提議太驚世駭俗,斡離也不得不考慮粘罕的態度,望向趙桓說道:“宋主如此慷慨,有何索求?”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