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文賦看向楊安,其他人也下意識的看向楊安。 “兄臺還沒誦詩吧?” 李文賦看向楊安,下意識的問道。 他的辯論能力不差,但作詩能力一般,剛才也做了一首,根本沒冒起什么水花。 “楊安族弟還真沒誦詩。” 楊延一旁補充道。 楊安人傻了,這是什么神展開。 今天來梨園,本就想低調行事,順便長點見識。 總的來說,就是來吃瓜的。 戰意之事已是意外,他也不想橫生枝節,一直低調的行事,做一個合群的群眾。 只是,現在這是怎么回事。 原本兩人辯論得好好的,快要分出勝負時,孫明輝忽然頭腦清明,轉回詩會之上。 然后,怎么就扯到他頭上了。 吃瓜好像吃到他的頭上了。 這有點不對勁。 “拙作不行,不好丟人現眼。” 楊安看了眼蓋著的紙張,一臉尷尬的拒絕。 他都已經想好這個借口了,這人應該不會繼續了吧! “沒事,兄臺能說出驅除韃虜,馬踏云蒙,便讓我等瞧瞧兄臺的大作。“ 李文賦朗聲道。 他也是無奈,孫明輝直接把話題轉回比詩,想起剛剛做的那首打油詩,只能找個人化解尷尬。 楊安既然出現在他眼中,外加楊安剛才引起的那股戰意,是個很好的化解尷尬的對象。 至于楊安詩的如何,這個不重要。 只要楊安的詩誦讀后,可以免去他的尷尬,同時也給他時間想好新對策。 詩會之事,今天不能讓孫明輝等人破壞了。 孫明輝見狀,冷笑道: “我也想見識這位仁兄的大作。” 他對自己的詩很自信,不相信梨園內,有人能作出更好的詩。 這首詩,他可是準備了一年之久。 近些年,云蒙和大乾摩擦不斷,他就預感到會出這樣的事,便提前準備了。 花了整整一年,親身見識過邊境的艱苦生活,他才寫出這一首詩,接近名詩。 他不信有人能在短短一個時辰之中,寫出超過他的詩。 再者,看楊安背著劍匣,一看就知道是粗鄙武夫,這種人怎么可能寫出名詩。 詩詞能通順已經差不多了。 一旁,楊延看楊安為難,拍拍他的肩膀。 “沒事,剛才族兄的詩也不怎樣,讀一下你的詩,寫的不好以后繼續努力唄!” 楊延說著,抽出楊安寫的詩。 一旁孫明輝看楊安的模樣,心中不屑更甚,斷定楊安根本寫不出什么好詩。 楊安見詩已經到書童手中,心中嘆了口氣。 剛才只是下意識寫下的詩,并非他自己作的。 這首詩太有名了,有名到他寫出來,直接蓋上,不想讓人發現。 如果不是怕梨園人多眼雜,他早就收進離火空間之中了。 楊延把楊安的詩交給書童手中,最后送到侍女手中,進行誦讀。 “信時明月周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注1) 沉郁頓挫的詩句自侍女口中讀出。 聽著楊安詩的人,眼神都變了。 臺上李世元眼神一變,他明銳的察覺到楊這首詩不簡單。 十幾個原本還在交談的學院院長,都停下來了。 梨園之中,少見的安靜。 所有人都在等著侍女的后半句。 開篇的兩句,所有人眼中出現雄渾豁達的氣勢,那股誓死守衛邊境的氣魄。 也在述說守邊御敵鏖戰萬里征士兵現狀。 無聲的述說著,邊境士兵還在堅守,大乾又豈需求和。 云蒙帝國,想戰,那便戰。 我泱泱大乾,何懼云蒙。 “但使龍城天將在,不教蒙馬度陰山。” 這后半句一出,頓時把所有人都鎮住了。 所有人眼中,中古人族龍城天將李青將軍,御使天龍,一生抗敵于龍城之外。 李青之名,從中古圣賢年代流傳至今,他的功績從未被人們忘記,是所有人眼中的軍中之神。 “好一句但使龍城天將在,不教蒙馬度陰山。” 李世元戰站了起來,一臉激動。 古時的龍城,也是現在大乾的青殺口,大多喜歡以龍城自居。 “我大乾有龍城,定不會讓云蒙人破城,度陰山。” 一院長站起來,扶手稱頌道。 “大乾龍城有將士,云蒙賊子,不敢踏入一步。” 又一院長稱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