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九十七章 八品道門 三大規矩-《掌燈判官徐志穹》


    第(2/3)頁

    去了衙門,功勛卻不好拿了。

    看儒生站著不動,董慶山怒道:“我讓你跟我去衙門,你卻聽不懂么?來人,把他給我鎖了!”

    白燈郎拿出鐐銬,走向了儒生,儒生嚇得后退兩步,陸延友在背后輕輕踢了一腳,儒生轉退為進,沖向了董慶山。

    董慶山惱了。

    這段時間他受了不少委屈,本就無處宣泄,今晚卻又遇到了這個不知死活的雜碎!

    董慶山拔出佩刀,一刀砍了儒生。

    儒生人頭落地,姑娘看到這一幕,雙眼一翻,差點嚇死。

    董慶山抓著姑娘,喝道:“你是何人?他是何人?你二人有何瓜葛?且一五一十說來!”

    姑娘戰戰兢兢說起了事情的經過,陸延友趁機上前拔了儒生的罪業,帶著徐志穹,悄無聲息離開了現場。

    一路上,徐志穹默默無語,回味著此前的每一個細節。

    陸延友為了布這個局,到底花了多少心血?

    等到了茶坊,進了雅間,陸延友給徐志穹倒了杯茶:“小兄弟,看出道門的訣竅了么?”

    徐志穹喃喃道:“八品判官得一份功勛,卻這么難?”

    “難?這還算難?今晚可算得上順風順水了,你可知道為了殺這個儒生,我花了多少心血!”

    陸延友舉起茶杯一飲而盡,嘆口氣道:“這儒生以前常來我茶坊,喝也喝了,睡也睡了,可總是賴賬不給錢,還辱罵茶坊里的姑娘,我對他多少有些留意,

    有一日他在茶坊撒潑,我看他頭上罪業長了一大截,過了兩寸,生意上門了,自然不能錯過,我便在暗中跟著他。

    半個月前,他把鶯鵲林一名女子騙到家中,殺了,埋在了后院,他與那女子無冤無仇,不圖財,也不圖色,純屬因惡為惡,我想要了他的命,卻找不到出手的機會,

    又過幾天,他在鶯鵲林又騙走一名女子,我以為他會把姑娘帶回家里,先跑到他家里提前布局,誰知道他把姑娘帶到深巷里給殺了,就是今晚這條巷子,我又沒能得手,他把那姑娘草草埋在了城外,事情就這么完了。”

    說到這里,陸延友語氣略帶嘲諷:“你們各大衙門都是擺設,這儒生手上至少犯了三條人命,愣是沒人過問。”

    徐志穹明白其中的原因,這還真不能怪各大衙門不中用,這是典型的借案作案,

    梁玉明四處擄劫女子,這儒生趁機行兇殺人,被他殺死的女子也一并算成了走失的女子,全都被算在了梁玉明頭上。

    谷還

    陸延友接著說道:“到了今晚,我在鶯鵲林堵住了他,事前還做了周密部署,可你以為這就萬無一失了?今晚能成事,也算我走了大運!

    他若是早一步下手,我拖不到提燈郎巡夜的時候,他若是晚一步下手,提燈郎點完燈走了,我也沒辦法,他若是換個地方下手,我還得重新布局,若是遇不上提燈郎,這姑娘的命也就白丟了。”

    徐志穹搖搖頭道:“其實你早就可以殺了他。”

    陸延友道:“這是怎么說話?八品判官不能殺人,你連這規矩都不懂?”

    “你手下有不少人,隨便叫上幾個,還怕對付不了一個儒生?”

    陸延友笑了:“我叫手下人把他殺了?這和買兇殺人有什么分別?這不是漏了手尾么?這配得上八品判官的道門嗎?”

    買兇殺人也不行?

    徐志穹又問:“不能殺人,為什么不能報官?”

    “報官卻要走漏我身份,官府若是問起,你從哪知道這些罪行?你叫我如何解釋?若是知道了我判官的身份,不光害了我自己,還害了咱們道門,這是大忌!

    而且他若死在官府手里,我也不好拿這罪業,罪業沒人收,消散在塵世,這廝走上黃泉路,不用去閻羅殿里受苦,下輩子還能投胎做人,我要是這么做,對不起天理,也對不起自己。”

    原來罪業不被判官收走,就會消散在塵世,惡徒的亡靈也不會受到懲戒。

    難怪武栩讓我收拾了那群人的尸體。

    陸延友看著徐志穹道:“小兄弟,你真想學八品的道門嗎?”

    徐志穹給陸延友倒了杯茶:“陸兄,小弟真心佩服你手段,也誠心向你請教。”

    陸延友把茶喝了:“看在你背后那位高人的份上,我把訣竅告訴你,咱們八品道門,要守住三條規矩,少了一條都不行,

    第一條規矩,要會借刀。

    今天這儒生是個九品修者,我要隨便上街上找一個人,非但殺不了他,沒準還得白送一條性命,

    借刀,得借準,提燈郎都是殺道修者,殺人最有把握,因此我在守夜燈附近布局,把提燈郎引來,才能要了他的命,

    你若是把刀借錯了,白搭上一條性命,卻要受到懲戒!

    第二條規矩,手尾必須干凈。

    你背后那位高人應該告訴過你,咱們這行最忌諱留下手尾,你該知道,世人稱我們為邪道,稍有不慎,都有可能殺身之禍,八品規矩多,就是為了磨礪咱們的心性,手尾必須干凈,這是最難的一點!

    借刀殺人,要守住風聲,絕對不能露出半句實情,殺人的人不知道,受害的人不知道,旁觀的人不知道,就連惡徒臨死之前也不能知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