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工業領先國嘛,工資怎么可能不高? 而且大明還通過均田、限田控制住了廉價勞動力的供應——大明的普通農戶都有幾十上百畝的土地,一個擁有土地的農村壯勞力年均收入都在六七十銀圓往上(單指現金收入)。 由于農民的日常開銷比較低,生活也相對安逸,所以沒有三倍的收入,農村人口是不會轉變成工人的。歷史美帝差不多也是這樣給錢少了,那幫歐洲移民還是去種地吧,反正有《宅地法》,要搞點土地也不困難。 因此大明的工人兄弟年均二百銀圓是穩穩的,船廠工人因為勞動強度大,船廠的效益也高,差不多都有三百銀圓一年。 而眼下英國工人的平均工資大約是三十磅一年,也就是一百二十銀圓,只有大明的百分之六十左右。 至于印度工人的年均收入,恐怕就英國工人的一個零頭,也就二十塊銀圓......大明的工價相當于他們的十倍! 不過在大英帝國和印度本土各種反動勢力的多重壓迫下,印度的勞動力就是低成本低素質,幾乎所有的工人都是文盲。大明普通造船工人可以看懂的圖紙,到了印度恐怕得請一個剎帝利或婆羅門種姓,還接受過英式高等教育的工程師親自來看不可。這個工程師的工資,一年搞不好要萬兒八千了......而這些老爺工程師到底有多少貨色,真可不好說。 所以在諸葛為道看來,什么印度斯坦造船廠的,一定是英國人的宣傳戰,根本不會玩真的。 要完真的……那以后有意思的事情會很多的! 而英國人如果真的想拼低成本造船,還是在普魯士開船廠比較實在——普魯士的義務教育搞得很好,幾乎和大明一樣好,所以他們的工人素質很高,工程師也不錯,但是工資只有大明的一小半。還是很有競爭力的! 不過英國如果大量投資普魯士,把普魯士投得強大了,可就要變成德意志帝國了...... 想到這里,諸葛為道笑著說:“英國人的印度斯坦船廠不過是在吹牛搞宣傳,但這也說明他們已經上套了!” 林則徐點點頭,道:“你家那群軍師和鄭家的那些官人也是這么看的......他們打算請尼古拉一世在適當的時候出面給這場造艦比賽定規則了,所以我要回一趟北京,去和朝臣們商量這事兒。” 說著話,林則徐又認真地看著諸葛為道:“道子,你家的軍師和鄭家的官人也許不會在乎什么印度斯坦造船廠,但他們一定會瞪著眼睛看道光怎么摸英國人的老虎屁股!” 那幫老人家總還是有點慫的——都是老爺子嘛,穩了那么多年都挺好,已經穩習慣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