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南昌,東湖畔。 正月里冰雪剛消融不久,雖然今天有太陽,但柳枝飄蕩,北方吹來的微風(fēng)中仍然有著徹骨的寒意,東湖及周邊地區(qū)卻游人如織,人們恣意地享受歲月靜好。 北有杏花樓, 南有百花洲。 “菱歌罷唱鹢舟回,雪鷺銀鷗左右來。霞散浦邊云錦截,月升湖面鏡波開。魚驚翠羽金鱗躍,蓮脫紅衣紫摧?;纯谥荡浩珢澩?,數(shù)株臨水是寒梅。”此乃唐代詩人李紳描繪的百花洲美景。 這時代的東湖沒有經(jīng)過填湖造陸,加上上游水源充足,并沒有形成后世東西南北四湖相連的格局,湖面寬廣,又沒有高樓大廈遮擋,站在岸邊看著碧藍(lán)的湖水,呼吸幾口初春的新鮮空氣,實(shí)在是一種無比愜意的享受。 “娘,那邊有賣花燈的……” 剛剛擺脫風(fēng)寒困擾的朱婷,忽然驚喜地指著前方說道。 小姑娘過了年就六歲了,經(jīng)過這半年似乎懂事很多,這次難得跟著家人出來游玩,還是比之安陸州長壽縣城繁華得多的南昌城, 觸目所及全都是新奇的玩意兒。 李姨娘道:“夫人, 我先帶丫頭過去買個花燈?!? 朱娘看了看,前邊的亭子旁掛著色彩斑斕的各式花燈, 迎風(fēng)搖曳, 美輪美奐。 難得出來一趟, 欣賞水光瀲滟、岸邊萬柳成行的東湖美景,感受到南昌城散發(fā)的濃郁人文氣息, 之前因為逃難而積蓄已久的愁苦終于得以寬解, 朱娘面色舒緩, 笑著招呼:“別走遠(yuǎn)了……算了, 我們一起過去吧?!? 朱浩看著湖中央掩映在湖光水色間的紅墻綠瓦,拉了拉朱娘的手,提議道:“娘,要不咱們?nèi)u上看看吧?” 朱娘白了兒子一眼:“什么島,那就是小汀洲,不過是用木橋連接在一起……多讀書才不會亂用詞。” “知道啦?!? 朱浩暗自嘀咕,百花洲雖然不是島,卻比一般的島有名得多,它由三座小洲組成,杜牧、歐陽修、黃庭堅、辛棄疾、陳運(yùn)和、文天祥等名人,都曾在上面留下過贊頌的詩文,但此刻他只能裝出天真無邪的模樣,沒有跟母親爭辯。 經(jīng)過前人多次建造,眼下百花洲上已經(jīng)有亭臺樓閣十余處,由九曲木橋連接岸邊和三座小洲,早就聽說洲上遍長奇花異草,美不勝收,他想親眼看看。 只是此時九曲木橋上已然人滿為患, 要這么一路擠上百花洲,難度著實(shí)不小, 關(guān)鍵是還要冒著木橋不堪重負(fù)傾覆,人跌落湖中的風(fēng)險。 見李姨娘帶著朱婷往賣花燈的攤子走去,朱浩搖搖頭,打消了上島一觀的念頭,正要跟上母親的腳步,忽然聽到遠(yuǎn)處有人喊:“跳湖嘍,有人跳湖嘍……” 本來無所事事的游人,頓時騷動起來,人員開始聚集,逐漸匯成人流向北邊的杏花樓聚攏。 朱浩加速來到母親身邊,拉著朱娘的衣袖道:“娘,要不咱也去看看?” 朱娘瞪了他一眼:“跳湖有什么好看的?小孩子家家的看了會做噩夢……” “我才不怕做噩夢呢。” 朱浩把于三叫過來,“小三哥,你先陪我娘,我自個兒去瞅瞅?!? 于三不知道為什么朱浩聽到有人跳湖會這么興奮,居然拋下家人只身去看?難道真的是看熱鬧不嫌事大? 他正要答應(yīng)留下,朱娘卻放心不下兒子,招呼李姨娘趕緊給朱婷買花燈,然后一家人沿著湖岸,順著人流往北而去。 …… …… 正月里東湖的游人本來就很多,摩肩擦踵,好似趕廟會一般。 這邊聽聞有人跳湖,更是吸引大量路人前來圍觀。 一行基本是婦孺,根本擠不到岸邊,也就不知道湖里邊情形如何了,這時候朱浩就恨自己是個孩子…… 人小,個頭矮,湮沒在人堆里,只能看到前方人頭攢動,根本得不到任何有用的訊息。 “婁妃娘娘來了,別擋道!” “讓開!讓開!” 人群里突然有人大喊。 朱浩心里一動。 婁妃,不出意外的話就是寧王嫡妃婁素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