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那智光大師……?”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智光師弟但需潛修三個月才可恢復如初?!? 杜杜氏略一沉吟,言道:“那大師是要準備何時起事?” “夫人以為何時為妥?”智苦反是問道。 “此下南唐氣勢已萎,李璟自削帝號割地求和,朝中諸臣皆是認為可一舉拿下江南諸州,可不知為何,當今圣上卻是應允李璟所求,反是想揮師北上,收復幽云十六州?!? 楚南風為隱瞞佛劫之事,無奈之下才對郭榮編造是為遼人謀奪龍脈國運,未料竟使郭榮放棄奪取南唐的大好時機,卻是生出了舉兵北上攻取契丹的心思。 “但若如此卻是與了我良機,若讓應劫帝王在北上之時有失,新立儲君、宰臣百官但恐南唐復奪諸州,必定會使李重進統侍衛軍南下坐鎮以穏軍心,屆時朝中唯有殿前司兵馬,是為我兒行事機會。” 智苦微為一笑,合什道:“善哉、善哉,如此說來,殿前司兵馬皆是在大公子的掌握之中了。” 趙杜氏苦笑道:“那日大師殺了書院武、華兩位先生,卻是使應劫帝王大怒,不惜蕩平青龍山尋出大師所在,幸好楚先生趕來相勸才使他收回成命?!? “而應劫帝王冷靜之后,想是對于冒死相諫的我兒多了信任,卻為將都城巡檢司兵馬歸于我兒元朗節制?!? 趙匡胤當日唯恐郭榮盛怒之下毀了龍脈,屆時不但所圖不成還會受了反噬,是故才拼死諫言,卻也因禍得福。 “老僧那日與智光師弟查探千鶴崗后回青龍山途中,無意間與那兩位先生相遇,但想先斷去楚南風護冢的手腳,才為與智光師弟聯手想將他們拿下。想是他們心恐為我讀了記憶,卻在三招之后自斷心脈而亡。” “而若非當時除了那兩位先生,他們定也會去相助護守葬冢,若是如此……此下不僅冢陣不破,這護道人也是無法尋出。” “老僧那日讀了江大人記憶,但知他對于統領神虎營的大公子有了疑心,此下聽來,老僧但想他們對冒死言諫的大公子,應是不會再有疑心了。” 智苦言語一頓,望著手中轉動的念珠片刻,言道:“夫人以為應劫帝王何時會為揮師北上?” “以我兒元朗判斷,應是來年春夏時會舉兵北上。若大師要使劫道散去、應劫帝王身亡……可否與老身一年時間?” 智苦略一沉吟,點了點頭言道:“但要使劫道散去,此下卻非時機,也需從長計議方可……” 話音未落,趙杜氏疑道:“這是為何?” “這劫道散去之時會引起地脈波動,會使老僧用神通所遮的龍脈所在的陣法為之影響而破開,還須再用神通重新布陣,但至少要花費五日時間才能做到?!? “而楚南風想是得到高人指點,此下與穆道承、明無一眾卻為駐守在青龍山中,一旦劫道散去,老僧所布遮掩陣法破開,卻是會為他們窺出靈穴山洞所在,合他們之力屆時將是大大不妙?!? 趙杜氏一驚,“那當如何是好?” 從懷中掏出一塊黃色玉佩,言道:“夫人可是認得此玉佩?” 趙杜氏接過玉佩細一端詳,心下一震,疑道:“這玉佩……” “此玉佩與當日老僧讓夫人設法送與應劫帝王的那塊是為一對子母佩。夫人離開之后,老僧就將母佩懸在靈樹之上,那靈樹是為應劫帝王氣運所在,與他肉身氣象相連,一旦接觸到夫人送去的子佩,他就會不由自主將子佩戴在身上?!? “此玉佩能聚氣通靈,老僧但可借此母佩用‘宿命通’神通傷了那應劫帝王。當然以老僧的修為,要傷他大可不必如此費事,讓他佩戴子佩之目的,是要將他身上的功德轉與大公子?!? “轉與我兒元朗?”趙杜氏一時疑惑。 “但若應劫帝王身亡,其身上的功德之氣就會回歸靈穴,而這功德之氣是行佛劫所得,屆時就會沖開老僧隔離靈樹的陣法生出變數,是故老僧當日才讓夫人將子佩設法送與應劫帝王,但若應劫帝王身亡,其功德之氣就會為大公子所獲?!? 智苦接過趙杜氏遞還的玉佩,又道:“老僧以‘宿命通’功法通過此玉佩,將應劫帝王七魄根基毀去,使他只有一年壽元,楚南風他們定會設法救冶,到時會使他們氣機大損?!? “但使他們氣機損到只有六七成之時,老僧再將劫道毀去,屆時合上智光師弟之力,縱使他們尋到靈穴山洞,老僧卻是有把握將他們一并除去。” “那大師如何能斷出他們何時只有六七成之力?而那時當會有大批營衛相助……” “龍脈靈穴入口是在崖壁正中,上下皆有過百丈之高,即使抱丹修為之人也非輕易進入,營衛再多也不足為慮。何況金身、元嬰之人相斗,五十丈內尋常之人也靠近不得?!? 智苦言語一頓,望著手中玉佩言道:“應劫帝王七魄根基受毀,當是之中,除了修有‘太易’、‘太初’、‘太始’三門大成功法于一身之人可以相救修復之外,就剩下護道人……” “護道人也可救治?” “護道人是為‘天蠶體’體質,其體內陰陽精氣與應劫帝王契合,而怨氣源頭在他身上,才會出現倘若他不死,便會造就另一個應劫帝王入世的現象。是故以護道人的氣機是可修復應劫帝王‘宿命通’之傷?!? “楚南風此下知曉老僧偷天換日之舉,他們在劫道散去之時,尋出靈穴所在,是想救出護道人,屆時將被老僧剝離地魂的護道人救治,卻是會使我等功虧一潰?!? 趙杜氏想起當日在龍脈靈穴所在山洞之中,智苦講過了言語,也自明白此中的關鍵,頓然間心下一驚,失聲道:“但若楚先生他們放棄應劫帝王又當如何是好?” 智苦笑了一笑,“夫人認為楚南風他會如此行事?” 趙杜氏一驚之后便也回神,搖了搖頭,“老身一時心驚,卻是有失周慮,但以楚先生對當今圣上的愛護,是不會棄之不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