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但見付長老從懷中掏出一張圖紙,紙上畫有一些圈點及諸多縱橫線條,想是考慮到言語闡述會是有誤,干脆將巴公原附近大路小道一并畫在紙上。 郭榮見他行事細心,愈發欣賞,叫侍衛搬來木墩賜坐。這山洞本是不大,高懷德尋到之后,叫兵士將它擴深,此下當可容納十余人,而因為郭榮的到來,高懷德令人尋來一塊大石板,用木頭坐墩架鋪在郭榮面前,當案幾使用。 付長老將圖紙放在石板之上,接過木墩,卻是直接坐在郭榮對面,想是恐郭榮看不明白紙上線條所指,以便當面解釋。 “草民記細不好,唯恐弄錯,到了皇上言及的地方后,吩咐兩位兵士執毫拿紙而待,仗著粗淺的修為,探了一大范圍,繞了一大圈,幸不辱命,將大小路徑畫了出來,應是無誤。” 郭榮臉顯嘉許之色,點了點頭,招呼諸將近前相看,經過一番細詢核對,地形的大貌與高懷德最初所言相差無已。而離巴公原五里余路段之處,如郭榮所料,左右兩側皆有著通往巴公原空曠地帶的路徑,若是依先前所謀之策,迅速集結兵力布陣也是無虞了。 郭榮仔細研究一下后,松了一口氣,“看了地圖,此下可以做下推斷……此處至巴公原地段有近五十里路道高低不平,又有山丘,驛道不寬,不易大軍疾進。 而這貓耳崗又有一段山谷,逆劉定會恐我澤州兵馬設伏,應是會遣先鋒兵將探路……而其大軍想是會與先鋒兵馬同時從高平城出發,然后在巴公原扎營等候消息。” 高平距巴公原有四十余里,帶有輜重的兵馬行進,也須二三個時辰,應會安排暫作休整,讓兵馬填充肚子,按地勢來講,巴公原自是最適合安營待發的地方。 先前未探明詳細的地形,與高懷德等人只是猜斷,此下依據付長老所探的地形圖,郭榮自是有料定敵情的信心。 “如此看來,決戰之地應會在巴公原之處,若是敵寇敢大軍輕裝疾進,哈哈……那就更讓他們留尸貓耳崗。”郭榮哈哈大笑。 “皇上圣明,臣等定當殺他片甲不留。”眾將齊道。 郭榮微笑著讓眾人回座兩側,望向跪拜在洞口隨付長老查探地形的探馬,招手道:“你二人且近前來,朕還有一事要你二人去辦。” 那兩位探馬兵士但見郭榮和顏悅色,自是受寵若驚,忙跪爬上前,誠惶誠恐道:“小的……小的謹聽圣諭。” “你二人已立功一件,朕再讓你們得個功勞,破敵之后讓高先鋒論功行賞……”郭榮微微一笑,從腰間取出一塊兵符,“持此符速去通知劉詞大軍,傳朕口諭,大戰在即,輕裝疾行,輜重之物壓后跟進。” 兩位探馬對望一眼,叩首應道:“小的謹遵圣諭。” 高懷德起身接過兵符遞與其中一位探馬,“抄近道,速去傳旨。”兩位兵士立馬應命而去。 郭榮看了一下眼前的地圖,沉言片刻后,舉目望向史彥超,“史愛卿,你且過來……” 史彥超聞言忙離座上前,郭榮指著紙上的一處路線,“若是戰事在巴公原,你在此處領兵五千分道疾行,繞過巴公原,到敵寇后方抄襲……” 坐在郭榮左側邊上的江秋白心頭一震,此次先行三軍兵馬總共才兩萬余人,其中何徴、樊愛能所率的右軍與李重進、白從贊的左軍都只有六千人馬,而史彥超的五千虎捷軍與張永德三千禁衛軍為中軍,不僅承擔沖鋒陷陣之責,更重要是守護郭榮的安危,郭榮將他分兵出去,豈不是陷自己于危境。 江秋白雖心知郭榮如此安排甚為兇險,但想自己不諳兵法,猜不出這分兵的用意所在,也未敢岀言相勸。 何徴卻是大驚失色,“皇上萬萬不能……” “為何?”郭榮笑道。 “我軍……總共才兩萬人馬,合上高將軍所部兩千,也就兩萬兩千余人,皇上……”何徴咽了下口水,又道:“皇上分兵五千而去,正面對仗恐是難以……難以震懾敵寇,而史將軍所部與張大人的禁衛軍是護衛皇上之兵馬,是重中之重,豈可分兵……” “皇上……”史彥超接言道:“微臣認為何將軍所言不無道理,敵軍人馬眾多,若是扎了營寨,見我軍人馬勢少,定會出寨相擊,那時中軍唯有張大人三千親衛與數百神虎營,這會讓皇上置于險境呀!” 郭榮掃了何徴一眼,望向史彥超,笑了一笑,“如若你率軍從后襲擊,對我軍有兩大好處,其一,即使我軍正面對仗獲勝,斬上一兩個叛將,殺些兵士而已,難使敵寇潰退,敵寇那時必是拒守營寨,再引兵退回高平城。 但若是朕前方得勢之時,你見機后襲,在不明形勢之下,定然會使敵兵以為符彥卿從磁州領兵趕來策應,高平已為我奪回,那時敵寇想是會軍心渙散,我軍必會大獲全勝。 其二,若朕前方失利,你亦可如此行事,也會使其后軍大亂,屆時朕定可反敗為勝,何況若使敵軍退入高平城,以四萬余人守城……屆時攻城倒是頗費周折。” 尋常五千兵馬守城,也可抵抗三五大軍攻城,何況是四五萬人馬,屆時即使能夠拿下,必也是一番血戰,諸人都是鎮守過一方城池的將領,自也知道其中的利害,史彥超聞言但覺郭榮言之有理,便俯身下拜,“皇上圣明,微臣領旨……” 何徴本想再行諫言,但見史彥超已參拜領旨,不由得臉顯無奈神情,默然不言。 郭榮想是猜到他還有話說,便笑道:“何愛卿,有聞君臣同志,興國安邦可成,將帥一心,蕩寇滅敵可謀,若還有憂心之處,不妨道來……” 何徵忙道:“皇上英明,此計必能大破逆寇,微臣無有憂慮之處。” “好,”郭榮展顏一笑,對高懷德道:“那敵寇先鋒兵馬就有賴高愛卿率眾將士擊之,此下應是戌時了吧,走,諸卿隨朕回營籌備蕩寇事宜,哈哈……” 凌晨卯時將到,付長老如風而至趕到中軍郭榮大帳之中,郭榮、江秋白等諸軍將領已是聚在一起,見付長老到來,郭榮一喜,未待他行禮,便道:“可是賊兵來到,是先頭兵馬?還是大軍……” “稟皇上,是漢兵先鋒兵馬,約有三四千人,離貓耳崗此下應有十里左右……”付長老應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