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晩輩曾以陰陽平衡之法,想撫其安定,再伺機驅它出體,但只能使其安定一盞茶功夫,且只湊效一次,再使功法卻被其抵觸……但想此蠱惑人神魂心智,若是以佛音之清明或是能破開此惑。” “此蠱為精血所飼,已有邪靈,其感識敏銳,以楚居士猶不能制它三成之力……”文益沉吟片刻,緩緩言道:“若說入惑之人或癡或呆,或昏迷不醒,以‘天雷音’、‘獅子吼’大法,應是可以破開迷障……” “但對這生了識感的蠱蟲來講,恐是會遭其反抗,其又在心脈之中,若一時降伏不了,必然受驚,屆時想是會傷害令徒性命。” “以老衲看來,只能不以氣機加持誦讀大法經文,安撫令徒心神,但其效應……就看蠱靈邪念的反抗之力而論。” 洛逍遙臉色頓白,他心中對‘天雷音’功法抱有極大希望,聞聽此言自是大受打擊。文益何等人物,見他臉色驟變,心有所感,望向洛逍遙,“令師妹心中傾情之人可是小居士?” 洛逍遙心神一定,苦澀的點了點頭,文益轉著佛珠,臉顯沉思之狀,良久后望向楚南風,“楚居士,可曾想過此毒為何在第三個月圓日,若不行男女之歡,才會置人死地?” 楚南風心念一動,文益所問卻是他從未想過,但知文益此問大有深意,忙道:“望大師解惑。” “此蠱蟲的邪欲并非植于精血,而是侵入神魂意識,由神識造成了令徒心境產生邪欲,由邪欲催動血氣膨漲,再使蠱蟲自身的蟲體血氣鼓動,以至非男女之歡不可遏制。” “楚居士你以陰陽平衡入手醫治應是正確,可惜忘了蠱蟲的自身之血氣……” 但有所感,必有所悟,楚南風頓然明白,“晚輩入手只是使小徒自身血氣暫時陰陽平衡,那蠱蟲的邪念無時不在,但凡壓之不住,便會催動邪欲,小徒感應之下,血氣隨之而動,卻被它吸收,經過了三個月圓之夜,其自身蟲體欲血滿盈,非**發泄不可……” “正是此理。其為下蠱之人精血所飼,故而非下蠱之人合歡不可,下蠱之人的元精與其欲火相連,與中蠱之人陰陽相融,才會使其泄了欲火。” “此蟲身如魚擱灘,前兩個月中蠱之人的血氣波動,猶如海水漲潮,已開始觸及魚身,到了第三個月,海潮漲過魚身,魚便游動起來,如此周而復始,中蠱之人便離不開下蠱之人,以至情迷智弱,任其擺布……” 此下楚南風已然明白了其中關健所在,但想只要不讓蠱蟲之體精血盈滿,就不必用男女之歡泄毒,那么第三個月圓夜之險就可避開,心頭大喜之下,又想文益能看岀要處,或是有所方法解救,便道:“此下時日無已,晚輩無有周全之法,但請大師指點。”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或由盛而衰,或由弱而強。楚居士想借平衡之道安撫蠱靈,伺機逼它離體,是為可取之法……能在兩極沖突間使其平衡一盞茶功夫,已是難得了。” “陰陽盈虧,其能生生不息,卻是因其能死死不滅,欲其盛而不盛,欲其弱而不弱,是用之極而得其反。”文益緩緩道:“此“負情蠱”蠱靈識感之敏,此下非是外力所能破,但又可借外力控它,若是驅它出體,目前卻是未到時候。” 楚南風用“太初心經”平衡蕭慕云體內陰陽氣機,自是想借機驅蠱蟲岀體,卻如文益所言,欲其弱而不弱,用之極而得其反,至使蕭慕云此下一用太初心法行氣,就被蠱蟲驚覺,波動起伏,反令她痛不欲生。 “那大師的意思是……?” “楚居士可曾聽過以彼之道,反施彼身功法?”文益緩聲道:“若有人使令徒有此功法,順著蠱蟲的邪念侵來之時迫使它回退,那第三個月圓夜其蟲體血氣就無法盈滿。” 洛逍遙心中大喜,不禁臉顯激動之色,但想‘無極功法’便有以彼之道,反施彼身之能,洛逍遙如何不喜。 楚南風心中卻是又喜又愧,喜得是文益之法應是可行,愧得是自己沒有早點想到此法。聞言便道:“前幾日晩輩曾想到用‘無極功法’傳功小徒,在蠱蟲邪念最弱之時助她破境,使體內陰陽不判,屆時驅出蠱蟲,但小徒到達破境時機恐要半年……此下當如大師所言,先使其邪欲不致盈滿,再圖破境……” “哦?楚居士習有無極功法,善哉,善哉。”他此下方知楚南風修有以彼之道,反施彼身的無極功法。 “但此蠱蟲吸收血氣已過三分之二……”楚南風皺了一下眉頭,站起身子拱手道:“晚輩即刻回去用功法替小徒醫治,就由逍遙在此相候明無高僧,煩請大師照看了。” 文益本想告知楚南風,有關洛逍遙是護道人一事,但知事急,此下卻非相告時機,不由得暗嘆一聲,便也起身合什道:“阿彌陀佛,楚居士且是放心,明無一旦出關,老衲便讓他相隨小居士前去救人。”卻也未詢問所救何人。 “那晚輩告辭了。”楚南風望了一眼洛逍遙,點了點頭,便是轉身離去。 所謂關心則亂,洛逍遙但知那蠱蟲吸收的血氣已過三分之二,望著楚南風離去的背影,不禁心頭大亂,一時間竟是怔怔失神。 “阿彌陀佛。”文益唱諾佛號,望向驚醒回神的洛逍遙,“小居士莫急……但觀令師妹并非福薄之人,依老衲所見應是可避過此劫。” 洛逍遙聞言一愣,聽得文益口氣似是見過蕭慕云,但想蕭慕云與自己前次到來之時,并未與文益有過見面,一時見疑之中心念急轉,倏地想到蕭慕云受困‘筑心樓’之時,有位蒙面人相救,望向文益,不禁疑道:“大師見過蕭師妹?那……那日龍武軍司衙……是大師?” 文益含笑不言,卻是點了點頭。 此下已是明白當日救下蕭慕云與古橫山的蒙面人,就是文益,洛逍遙忙俯身叩謝,卻被文益攔下,“阿彌陀佛,能解小居士之難,實是解我佛之難,善哉、善哉。” 原來洛逍遙發現蕭慕云不見,又急匆匆返回青涼寺打聽,門頭僧便將此事告知了文益,于是引起他的注意,便暗中跟蹤洛逍遙,從而救了蕭慕云。 對于文益‘解小居士之難,就是解我佛之難’的言語,洛逍遙又是丈二摸不著頭,一怔之下,念頭卻是轉到蕭慕云的身上,問道:“大師可是能推斷出蕭師妹的福禍?” 但知世上有能人異士會知禍福,就如懷有‘宿命通’功法之人。洛逍遙此下心神不安,卻是希望文益身懷‘宿命通’神通。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