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歌名聽起來不是《Rap God》那樣炸裂的作品。 反而挺柔和的。 點進去聽。 木吉他伴奏……而且這旋律,是很簡單的重復。 但聽起來好舒服啊!! 民謠? 這首歌竟然是民謠? 石原秋田頓時整個人都不好了。 此刻, 《Five hundred miles》這首歌的評論區也已經是密密麻麻。 “臥槽!!竟然也是民謠。” “梅森的創作者,是針對石原秋田吧?” “不,不是針對石原秋田,而是挑戰他背后的創作者。” “我的天!!也太剛了。” “前奏很好聽。” “瞬間被抓住了耳朵。” “耳朵懷孕級別。” 僅僅是前奏,就已經引發了熱議。 石原秋田也覺得好聽……而且比東京有點熱寫給他的那首民謠,還要好聽,還要上頭。 超級有感覺啊。 他靜靜聽著。 “If you miss the train I'm on(如果你錯過了我那趟火車) You will know that I am gone(你就該明白我已離去) You can hear the whistle blow a hundred miles(你會聽到火車汽笛綿延百里)” 由美國民謠歌手Hedy West創作,并于1961年率先發行在民歌三重唱The Journeymen(旅行者)的同名專輯中,后有日本搖滾歌神忌野清志郎改編日文版的500 miles,被松隆子和忌野清志郎本人唱過。 這首歌的傳唱度自不用說。 其翻唱版本也太多太多。 它完全有可能是被翻唱次數最多的重唱歌曲。 最為出名的就是Peter, Paul & Mary(三重唱組合)和The Brothers Four(四重唱組合)的演繹版本。 各種語言版本的翻唱都有。 嗯, 都各有味道。 “A hundred miles, a hundred miles(一百英里,一百英里) A hundred miles, a hundred miles(一百英里,一百英里) You can hear the whistle blow a hundred miles(你可以聽見一百英里外飄來的汽笛聲) ……” 聽到這里石原秋田身上已經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太好聽了。 簡單的旋律。 卻唱到了心里。 心里的某個角落被隱隱觸動。 他忍不住去看評論區。 “聽著好想哭。” “這意境直接比石原秋田那首高出一個檔次。” “天吶!!梅森的創作人殺瘋了。” “太強了。” “每首歌都那么王炸。” 石原秋田就知道會是這樣。 評論一片倒。 的確……這首歌比他唱的那首要好,這剛沖上去的榜一,屁股還沒坐熱,就要被趕下來了。 心里很不是滋味。 但似乎也沒有辦法。 人家的確強。 梅森背后的創作人就是這么強。 “Lord I'm one, lord I'm two(上帝我已遠離一百英里,兩百英里) lord I'm three, lord I'm four(上帝我已遠離三百英里,四百英里) Lord I'm five hundred miles away from home(不知不覺我已離家五百英里) Away from home, Away from home(離開家啊,離開家啊) Away from home, Away from home(離開家啊,離開家啊) Lord I'm five hundred miles away from home(上帝啊,我已離家五百英里) ……” 想家了! 剛開始石原秋田還是聽起雞皮疙瘩。 越聽到最后,他越想哭,最后眼淚直接流淌了出來…… 為了音樂發展,為了音樂夢想,背井離鄉來到了這里和一群瘋子一樣的歌手去卷,為的就是博一個出頭的機會。 他很想念家鄉。 他小時候生活在千島。 后來在搖光區追求音樂夢想……很難再回家一次。 但那里的人和事,卻深深印刻在他的腦海里。時常在夢里浮現。 想家了。 想回去! 想回去看看! 但現在卻根本回不去……等下次吧。每次他都這么對自己說。但下次還會說,等下次吧……離開家的時候懷著躊躇壯志。 離開家以后,才發現,一心想要離開家的自己,太天真了。 “Not a shirt on my back(我衣衫襤褸) Not a penny to my name(我一文不名) Lord I can't go back home this a-way(上帝啊,我這么落魄怎么回家去) This a-way, this a-way(這般窘迫,這般潦倒) This a-way, this a-way(這般窘迫,這般潦倒)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