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再具體一點,就是把不同類型的光學薄膜材料放入各個不同條件的環境下去測試具體的性能數據變化。 在手機行業,低溫到-40℃或者-30℃條件下開機使用,高溫到70℃或者80℃條件下開機使用,這是根據一部手機在自然條件下使用時會遇到的情況來設定的。譬如寒冷地區,-30℃或者-40℃,這是常有的事;而炎熱地區,盡管自然環境最高也不過50-60℃左右,但手機內部因為開機使用的關系,它內部的溫度會比自然環境中要高許多。 譬如為發燒而生的手機,表面溫度都燙手,至少50-60℃,這還是經過了一系列散熱技術之后。可以想象它內部的溫度,少說七八十度。 熱脹冷縮,是基本原理,自然萬物都逃脫不了這個法則。 在低溫狀態下,材料會收縮,光學薄膜一旦收縮,這就意味著形變,對于光的利用率就會變化降低,對于光折射反射出的角度也會因此變化,結果就是導致人眼看過去發光變暗或者便得丑陋。作為消費者來說,這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高溫狀態同理,不過不是收縮,而是膨脹了。 低溫狀態還好點,畢竟自然環境低溫,但手機開機運行后本身溫度會上去,基本上出問題的概率并不大。 難度在于高溫,絕大多數光學材料在高溫狀態下會發生各種問題,因為光學材料是薄膜類,本身較薄,且薄膜上涂有各種材料涂層,這就容易引發一個問題,那就是不同材料的性能是不同的,膨脹比例自然不一樣。要么是薄膜膨脹了,但材料涂層沒膨脹,或者材料涂層膨脹了,但薄膜沒膨脹。相互之間各種力一疊加,自然就出現問題了。 王偉和吳鋒兩人作為產品項目,或者也可以說產品經理,平時不參與產品的研發,但耳濡目染之下對于產品研發中遇到的問題也基本了如指掌。 對于光學材料,兩人知道的也比較清楚,目前國內品牌的光學材料,在80℃這個實驗上是可以通過的,并無不良,但80℃以上就難以為繼了。 可以說,80℃是一個坎。 單純的去投85℃及以上高溫,國內品牌的光學材料,有一個算一個,基本都是死。 有且只有鷹醬家的王者材料可以通過! 翟志剛說他拿了fy-01通過了雙85實驗,這可比單純的85℃實驗還高出了一個量級,因為不僅僅是85℃高溫,更有85%的濕度。 濕度也就是空氣中存在水汽,自然條件下一般在45%±20%左右,這時人們感覺很舒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