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太子如意-《人在紅樓,開局倭寇送經驗》
第(1/3)頁
天還沒有亮透,手臂粗的巨燭將上書房照得通明。
淮安鎮守府大太監馮元已經跪了很久了,溫方言、劉文彬、牛繼宗、楊琳等內閣大學士全都默默地坐在那兒。
天佑帝向眾人默默地掃視了一眼,說話了,“天佑大明,祖宗保佑呀!幸而朕準了忠武伯南下探親的折子,不然整個南方都要亂起來了,還有那些已經在路上的漕糧。追究的事情先不說了,先給平定有功的忠武伯議功。太子。”
朱武城:“兒臣在。”
“你先說。”
朱武城答道:“是。”
略想了想,這才接著道:“忠武伯為大明立了大功,論理就是賞個軍侯也不為過......不過,忠武伯畢竟還年輕,這么做會招來一些非議,不若在官職上給與升遷,可以考慮掛兵部尚書銜。”
說到這,瞟了牛繼宗一眼,“另外忠武伯的軍職該升了,大戰在即,不能在壓了,兒臣請父皇下旨晉忠武伯為總兵官,將銳士營從御林軍剝離單獨成軍!”
上書房內的眾人都是一驚。
牛繼宗不露聲色地望了朱武城一眼,在來上書房之前,他在文華殿看了賈珝寫給太子朱武城的私信,信的內容是請朱武城幫他說話,好讓他順利晉職總兵官,并沒有提到銳士營,眼珠一轉,立刻明白了朱武城的用意,這是擔心賈珝會分擔自己手中的軍權,畢竟賈珝沒有像自己一樣成為太子朱武城的支持者。
天佑帝卻仿佛絲毫也不在意,溫言說道:“太子說的不錯,大戰在即,是該給忠武伯晉軍職了,你們都說說自己的看法。”
劉文彬欠了欠身子,“陛下,臣有個疑惑,不知該不該說?”
“說。”
“是。”
劉文彬站了起來,瞟了一眼溫方言幾人,大聲說道:“不知諸位有沒有這樣的感覺,這場鬧劇般的造反好似就是等著忠武伯前去平定一樣,當然了,我不是懷疑忠武伯與漕幫反賊有聯系,只是.....此事太蹊蹺了,臣以為,還是查一查,看看這背后是否有些不同尋常的東西....”
陳瑞文插話了,“慢,次輔這話里話外的意思我是聽懂了,你不就是在懷疑賈珝提前知道漕幫要造反,為了這些軍功故意瞞報,是嗎?”
劉文彬直接道:“是,也不是。”
天佑帝的臉色沉了下來,“怎么說?”
劉文彬走到了殿中,對仍舊跪倒在地的馮元問道:“這份奏章是馮總管與淮安知府共同擬定,想必是記得奏章里的內容。”
馮元答道:“是。”
“好。”
劉文彬又問道:“請問馮總管,為何當夜鎮守府會有這么大的損失?”
馮元:“這些在奏章上寫得明明白白,因為鎮守府抓獲了一名漕幫的頭目。”
劉文彬點了點頭,“也就是說,當時馮總管并不知道漕幫要造反,或者說,并不確定漕幫會在什么時候造反。”
不等馮元回話,劉文彬緊接著逼道:“敢問馮總管,您派出的信使為何會出現在兩百里外的宿遷?您就不怕擔個謊報軍情的罪名?”
馮元腦子一轟,他為了遮掩接受漕幫賄賂,徐廣志為了不被朝廷治罪,二人一拍即合,聯手炮制了這份奏章,沒想到還是出了問題。
這時,劉文彬厲聲喝問道:“說,你為什么這樣干!你們到底在遮掩什么?還是說,漕幫造反與你們有關?或者說,漕幫之所以會如此肆無忌憚,全是因為平日里你們的放縱,你們收了他們多少賄賂?”
“我、我、我......雜家,陛下,奴才冤枉啊!”
天佑帝一擺手,“接著說。”
劉文彬拱手道:“陛下,這份奏章里面有著太多不合理的地方,比方說其中提到府衙和漕運衙門同時遭到圍攻,但結果截然不同,知府徐廣志不僅沒事反而堅守到了銳士營援軍到來,而漕運總督董平卻戰死了。”
眾人都覺察到了異常,陳瑞文眼光一閃,立刻說道:“劉閣老這話是什么意思?”
劉文彬深深地望了他一眼,方對天佑帝說道:“陛下,這份奏章,除了漕幫造反和銳士營平叛為真,其余全是胡編亂造,臣懇請陛下派一重臣前往淮安詳查真相!”
就是傻子,也明白這是在借淮安之事插手南直隸官場,劉文彬這是要在勛貴大本營砍上一刀,好個聲東擊西。
陳瑞文、牛繼宗對視了一眼,那臉立刻陰沉下來。
天佑帝瞟了他們一眼,“準。就有都察院牽頭徹查此事。”
劉文彬答道:“遵旨。”默默地退到了一邊。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托克前旗|
民勤县|
武宁县|
东阿县|
侯马市|
呼图壁县|
邻水|
舟山市|
固原市|
景德镇市|
大渡口区|
阿勒泰市|
中超|
如东县|
柳江县|
余庆县|
普洱|
藁城市|
潮州市|
文昌市|
马龙县|
嘉义县|
白朗县|
香格里拉县|
刚察县|
建水县|
金沙县|
增城市|
京山县|
米泉市|
拉孜县|
名山县|
张家港市|
永昌县|
乃东县|
宁武县|
高陵县|
常州市|
黄骅市|
高陵县|
朝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