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而朝廷管業的,就是地方官根據轄區藩田數量,每年交個固定數字。 至于多少…… 給你多少就拿多少! 堂堂藩王和小民爭利,有意思嗎? 比如福王就經常要不到。 至于修王府,現在已經很廉價,主要是水泥大量應用,而且鍛鐵筋,竹筋這些也開始使用,總之成本不會太高的,就是壽命短點。 但是…… 那就不關朝廷的事了。 既然這樣,那幾個對封地沒興趣的藩王,紛紛選擇進京。 寧王,肅王,韓王,谷王,代王,珉王…… 珉王也不想回云南了,他回云南還得被沐晟欺負,而且沐晟目前態度還不明,說不定是支持朱允炆還是支持朝廷,總之他是不想回去了。所以最終選擇不進京的,就只有燕,周,晉,秦,楚,蜀,慶,遼八王,至于靖江王當然選擇進京。 “諸位,外面的世界很大,好地方很多,何不出去闖一闖?” 楊豐說道。 諸位藩王微微一笑。 闖個屁啊! 老老實實做個寓公吧! “如此就剩下六位兄長,兩位侄兒,但陛下尚在時候,已經決定這條線之內不留藩王。” 小公主指著地圖上的線。 這條線其實就是明長城,遼東邊墻開始,一直到山海關,然后向西到嘉峪關,根據這條線,遼王,燕王,秦王,慶王,周王,蜀王都在內,剩下楚王算不算得另解釋,畢竟他在安南,倒是晉王確定在外,畢竟他現在已經移藩朔方。 “妹妹直說吧!” 遼王憂郁地說道。 “爹爹對四哥已經有安排,這個就不用多說了,至于哥哥的廣寧的確在這條線以內,故此有兩個選擇,一是移藩大寧,接寧王封地,至于遼藩產業依舊保留。第二,于大明目前已有之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之外,擇一地經略,南洋,西域,抑或其他地方都可以,就像四哥一樣,以經略之職節制一方。大明目前已有之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之外,打下的土地,都作為你的封國,以后就如同朝鮮,倭國般只稱臣納貢,但國事皆由自己決斷。” 小公主說道。 “打下的都是自己的?” 蜀王說道。 “對,打下的都是自己的。” 小公主說道。 “但無兵無糧,如何經略開拓?” 周王說道。 他這才幾年,就要第二次搬家了。 “大王,在這之前,你還是大明的經略,自然是帶著大明的官軍,之前我就對大王說過,你可以南下經略印度,在此之前你依然是以周王節制烏思藏,朵甘等都司。故此你可以調動這些都司的兵馬,他們想來也喜歡去印度發財,甚至你可以暫時保留目前的封地,畢竟就算移藩也得有足夠時間才行。你以周王節制轄區,從這些轄區調動兵馬,跟著你南下為自己打下領地,至于期間的軍費,朝廷自然不會不管,燕王西征不也是花朝廷的軍費?” 楊豐說道。 這樣就可以了。 當然,他并不指望周王真有能力從高原南下印度。 這太艱巨了。 但這個過程中,原本只是羈糜的烏思藏,朵甘兩都指揮使司,卻可以真正納入大明統治,再說周王也不會吃虧的,他真想南下印度其實也能做到。 走亞東山口的確困難,可走…… 好吧,他走哪兒都挺夸張的。 但這關楊豐屁事,反正道給他劃出來了,他走不走,能不能走成就隨便了,再說他就算賴在西寧,其實朝廷也不會往外攆。從小公主的線的確是在內了,但無論楊豐還是小公主其實也都沒真把周王算在遷移行列,他那地方能有人待就不錯了,這兩年周王也是全靠青鹽才撐住。 周王默默看著地圖,明顯有了躊躇滿志的樣子,畢竟朱棣的成功就擺在他面前,朱棣前面是廣袤西域,他前面可一樣也是廣袤土地…… 的確很廣袤。 放眼望去一片等待他征服的土地。 但就是中間橫著座海拔最高近九千的巍峨山脈而已。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