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女婿會解決的。 雖然他在安南形同割據,但那只是大明內亂沒結束,一旦內亂結束他就不會有任何機會的。 還有何家。 不過何家是二代。 但何家真正做主的是何迪,何真的弟弟,所以他有資格和大行皇帝做兄弟,既然這樣他也就必須死,至于何真的兒子,繼承東莞伯爵位的何榮就不必了。 “該走的都走了,不知大使欲如何處置我等?” 朱棣緊接著說道。 “大王說笑了,我一個外人,如何說處置二字,不過皇后臨盆在即,若皇后真生下新君,大王與諸位藩王自然各回封地。大王封地西域,這可是大行皇帝定的,不過接下來新君年幼必然無法理政,故此這西域軍政就得委托您這位叔祖,給大王加個總督西域軍政如何?不過西域四都司的官還是得朝廷封,就是受大王節制,四都司以外土地大王可自取,都算是大王封地。 不過我建議大王先不用去管帖木兒。 可以先從瀚海都司向西,往欽察汗國進軍,而且月即別,鬼力赤等人皆已臣服,正好打著重新立月即別人為金帳汗的旗號。” 楊豐說道。 這就可以了。 足夠讓朱棣開始他的西征。 朝廷直屬地還是安西,北庭,大宛和昆陵,中間夾著燕王封地。 所以無論朱棣如何開拓,在西方占領多少地盤,他的核心依然是燕王封地,依然在大明直屬疆域,外面打下的才是他真正私產,這樣繁衍幾代對大明感情淡化后,也就干脆把自己的核心區轉移出去了。 就像四大汗國一樣。 成了與大明皇帝一個祖宗,臣服于大明皇帝,但事實上獨立的屬國。 不過目前就和帖木兒開戰的確不太合適,后者實力依然太強,所以朱棣應該拉攏鬼力赤等人,然后利用月即別人屬于欽察汗國系統,而且曾經做過金帳汗這一點,鼓動月即別人去搶金帳汗的汗位。而朱棣和鬼力赤等蒙古系大將,一起給月即別撐腰,最終大家聯軍進攻金帳汗國,收服金帳汗國系統的蒙古人,把他們拉進大明的藩屬體系。 然后就可以借金帳汗國這個殼子控制東歐平原。 這樣背靠大明,西引欽察,向北揍留里克家族,向西打敗波蘭和立陶宛,向南阻擋帖木兒,一舉將貿易線延伸到黑海,就可以和地中海沿岸展開貿易。 大明燕王成為新一代上帝之鞭。 很有搞頭的。 “諸王呢?” 朱棣問道。 這個方案他也接受。 他離不開內地支持,無論軍工產業,貿易,移民,這些全都得靠著內地。 西域的確廣袤無邊,足夠他征服一輩子,可問題是得有人,他也不可能真的靠著護衛,雖然他的護衛增加到了五個,但加起來也不過兩萬來人而已,這點人可以完成一次犁庭掃穴式地突襲,但無法做到征服。 甚至對上帖木兒這種級別的,犁庭掃穴一樣也做不到。 上次是有楊豐。 而且他獨自南下時候,那已經是六七萬騎兵。 十萬! 他至少得有十萬軍隊。 沒有內地全力支持,他根本不可能實現掃蕩西域的夢想。 “諸王,這個進京以后,伱們朱家人自己坐下來談吧,左右陛下的原則早就已經定了,想要封地的,幾個塞王一人一塊封地,想進京享福的進京領俸祿。若是有雄心壯志,愿意去開拓的,那就如大王般移藩,向南還有的是好地方,西域給大王,南洋有別的藩王愿意去,朝廷一樣支持。” 楊豐說道。 他們愿意去那是好事。 光一個南亞次大陸,就足夠把藩王全扔過去。 其實對他們也是好事。 反正印度是種姓制,就說他們是剎帝利,先武力征服,然后收買婆羅門貴族,就說這些大明的藩王都是最頂級的剎帝利,那里目前是蘇丹們鎮壓印度教徒,大明的藩王如果能夠打敗蘇丹們,那么婆羅門肯定樂意接受這些新的剎帝利。 然后一人一個小國。 以后他們背靠大明,光靠著貿易就能過的很滋潤。 同樣以后從大明過去的移民,商人,統統都是剎帝利。 不得不說印度最好解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