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無數次之后,他的意識都已經模糊了,他的掙扎也早放棄了,他就像個玩偶般木然地起起落落著。 最后終于結束了。 他奄奄一息地長出一口氣,下一刻對著天空噴出一口鮮血…… “這血噴的,真他瑪壯觀啊!” 他姑父感慨著。 呃,還沒成親,但已經有事實的姑父。 可憐的朱高煦盡管體壯如牛,但終究也承受不了他的摧殘,噴完一口血之后立刻昏迷,而楊豐站在他身旁看著對面依然沒有向前的騎兵,后者的選擇還是很讓他滿意。這里面核心應該同樣是西征的,所以朱棣其實早就秘密把自己部下最精銳的士兵派回來給自己兒子,從一開始這就是他策劃的。 可以理解。 畢竟這是皇位,雖然朱棣的確喜歡開疆拓土,但當上皇帝也一樣可以開疆拓土。 甚至更容易開疆拓土。 在西域稱王,最多也就是向西亞擴張,當皇帝可以讓他把整個世界納入自己的疆域,所以選擇為皇位搏一搏也很正常。 “燕王已經在西域對我明確承諾他不會再爭皇位,以后他將以燕王的身份總督西域并為大明向西開拓,我相信他不會騙我,那么你們現在是在做什么?想給他黃袍加身,逼著他篡位?我不喜歡別人騙我,如果是燕王要你們這么做的,那他就騙了我,我會找他算賬的,如果不是,那就是你們想害燕王。當然,我并不想深究此事,但現在騶虞幡就在我身后,我以調解者身份,要求你們停戰,并退回各自鎮守之地。 我可以保證事后你們不會因此受到任何懲罰。 我也知道你們其實多數都是因為不想在宣大開平這些窮苦之地,所以想一旦燕王贏了,你們可以回到南邊你們的老家。 這樣想也沒錯。 畢竟蒙古已經臣服,作為戍邊的你們,已經不需要再在邊鎮受苦。 但我會給你們解決這個問題。 以后邊鎮必然要裁撤一部分,然后改民籍,讓裁撤的回南邊,而留下的那些,我會幫他們過上衣食無憂的好日子。我已經開始在會寧種稻,我也答應了以后會承包大寧的軍需,我以后也會承包宣大甚至延綏等地的軍需。 我能讓會寧的軍戶,都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當然也能讓你們過上。” 楊豐說道。 這一波北方各地之所以如此大規模的倒向朱棣,其實根本原因就是楊文所說的,北地苦寒,日夜思歸。 這也是原本歷史上朱棣迅速解決大寧的原因。 原本歷史上至少蒙古還沒真正徹底解決,所以邊鎮這些軍戶雖然不喜歡,但也知道他們的職責,畢竟這些軍戶基本上都是南方北遷。剛剛把蒙古趕回漠北二十多年,絕大多數軍戶的使命感依然存在,他們本來就是當年北伐的,那些老兵絕大多數現在依然活著。但現在朱棣的西征,可以說徹底解決了蒙古,連蒙古大汗都在京城能歌善舞了,草原上的蒙古人都已經是大明臣民,那么他們為什么還要在邊塞吃苦?他們大多數都是從南方來的,在魚米之鄉的富足溫暖中,跑到這些零下二三十度的貧瘠之地,本來就很不滿,現在已經沒有敵人了那為什么還要留在這里? 其實明朝直到中期,包括遷都后的那些京營,對北方的態度依然都是暫時駐守之地。 哪怕朱棣遷都后,北平的性質其實也一直都是行在。 所以土木堡之變后,大多數將領的態度就是干脆南下。 他們不想留在北方。 哪怕勛貴也不想。 農耕時代畝產四五石的稻作區和畝產一兩石的旱作區,那可以說就是天上地下的區別,更別說北平這種連明末三言二拍里都評價苦寒之地,至于宣大開平大寧河套這些就更不用說了。 蒙古人向往漠南,可在大明的邊鎮軍戶看來,這就是苦寒之地。 所以當朱棣給他們一個承諾后他們立刻就做出選擇。 “大使,小的是跟隨大使西征的,您能保證皇帝會聽您的?” 一名軍官小心翼翼地說道。 “他不聽的話,我會以我的方法讓他聽的,你們不會以為我會對皇帝有什么畏懼吧? 連他爺爺都被我用槍打過,更何況是他。” 楊豐說道。 后面楊文憂郁了一下。 當然,楊大使只是實話實說而已。 “小的信大使!” 那軍官說道。 緊接著他看了看地上的朱高煦…… “大使,高陽王終究小的少主,小的懇請大使饒了他。” 他說道。 “放心,好歹我還是他姑父,雖然沒成親,但終究有事實,他姑姑對他也還算喜歡,我不會殺他的,你們帶他回北平,告訴朱高熾,我會南下北平,如果他有他弟弟的體格,可以試試阻攔我。” 楊豐說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