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個月后。 風雪交加的大凌河浮橋上。 經過了漫長旅途,終于到達目的地的楊豐,裹著一件皮袍用憂郁的目光看著對岸。 公主殿下到達北平后,他就重新回到了隊伍,然后僅僅在北平休息兩天他們就啟程繼續前行…… 朱棣這時候還在路上。 他從京城騎馬趕回需要的時間,遠超過乘船走海路的張輔。 后者出崇明之后就趕上秋季最后的一段南風天,然后一路順風僅僅十來天就到直沽,但朱棣需要一個月才能騎馬以長途行軍的速度回北平。 當然,如果張輔不是遇上順風,那他甚至有可能需要幾個月,海上運糧此前曾經有過算錯了日期,也可能是冷空氣提前南下,結果被堵在半路一直到第二年才到達的事情,這也是后來海運變運河的重要原因,畢竟運河就算沒有風也有纖夫來拉纖,不至于耽誤京城的王公貴族們吃飯。 和完全看天的海運相比,雖然速度慢但勝在穩定啊! 這才是最重要的。 一切要為京城的王公貴族們服務。 所以楊豐一行就需要先行一步,按照他們原本的任務到廣寧,而朱棣會在返回北平后,挑選部下至少三千精銳騎兵,而且還得訓練那些弗朗機炮手,然后再前往遼陽,接下來遼東各軍包括遼王所部就由他指揮了。 真正等到他的大軍到遼陽,差不多也得明年年初了。 這種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就是要提前做好充足準備,包括接下來遼東都司所部也得準備好一切所需。 但這些就與楊豐無關了,實際上朱元璋讓他做向導也就是個名義,他的確帶著定位地圖,可他也不能指望這時候環境和現代一樣,道路沒有,河流還不一定什么走向,現代平原可能這時候是密林。比如遼河下游,現代一片空曠,但這時候應該是廣袤森林,而且還有個專用名稱長林子,整個遼河下游全是,跟著他的導航走,恐怕早晚掉溝里。 朱棣那里不缺向導,他手下護衛里面還有個指揮就是元朝大將,人家對遼東以北情況比他清楚。 朱元璋真正的目的現在還猜不出。 但楊豐不需要管這些,他現在需要做的就是跟著小公主到廣寧,然后享受遼王朱植的熱情款待。 藩王啊! 大明朝最有錢的人。 隨隨便便拎出一個都是富可敵國啊! 所以接下來等待他的,將是錦衣玉食,美女如云的美好生活。 然而…… “這他瑪就是你們的王府?” 他指著對岸那片風雪中的白色,用幾乎是咆哮的語氣喊道。 王府? 哪有什么王府啊,他眼前是一個用柵欄圍起來的巨大軍營,然后軍營里面無數帳篷擁擠,在那些帳篷中間,倒是的確有一個很大的,恍如旺仔小饅頭里面冒出個山東大餑餑。但很大那也是帳篷,而且還可以看著帳篷外面很多小孩在奔跑打鬧,還有女人在雪中用木頭搭起的架子,在掛著鐵鍋煮飯,也有可能是在燒水,畢竟這時候鑿冰取水還不如化雪,她們身上裹著破棉襖,凍得滿臉通紅,大雪中不時抖落滿身積雪。 這哪是什么王府啊,完全就是個難民營,再配上那些小孩的哭聲就更像了。 “到了嗎,終于到了,可凍死我了,我要找個最暖和的房間烤火!”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