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十六名錦衣力士抬著肩輿出了乾清門一路向南,越過謹身、華蓋、奉天三大殿后,又穿過奉天門、內五龍橋,經由左順門拐過去,沿著甬路一路向東,直奔在東華門附近的大本堂。 這一路上,不僅震驚了朱允炆兩兄弟,更是震驚了聚集在奉天門跟前的一干文武大臣,以及外藩使節。 “你們大明皇帝陛下,抱著的可是皇長孫?” 問這話的乃是琉球使節南都妹。 琉球是個很有意思的國家,在大明朱元璋時期,幾乎是隔三差五的來大明朝貢,算是大明的鐵桿小弟了。 鴻臚寺卿耿瑄聽到這話,都不知道咋回答了。 他也希望是皇長孫,那樣你好、我好、大家好,那不是舉國都好么。 可為啥是皇次孫朱允熥? 這孫子的生身之母可是開平王常遇春之女,其舅姥爺更是藍玉那個大煞星。 要是皇帝陛下屬意于他,先不說亂了立嫡立長的規矩,就是那一竿子淮西勛貴也是個大問題。 這些人已經驕橫跋扈慣了,要是大明新君再跟他們沾親帶故,那以后文官還怎么混? 鴻臚寺卿耿瑄這是典型的位卑未敢忘憂國,相對來說其他大佬就比他淡定的多,最起碼臉上看不出絲毫表情。 跟文官這邊的強裝淡定相比,武官那邊就夸張多了。 五軍都督府官員無不張大著嘴巴,驚訝的看著坐在肩輿之上的朱允熥。 前軍都督李座、后軍都督王寧更是現出狂喜之色,恨不得立馬將這個好消息告訴梁國公藍玉! 朱允熥的成功,可以視為文官集團的失敗,但卻是武將集團的勝利! 老朱在眾人的驚訝中飄然而去,轉過頭臉上就浮現一絲冷笑。 作為大明皇帝,他的一舉一動都有深意。 哪怕今天是朱允熥自己跳上來的,也得他本人樂意才行。 否則,換了個其他皇子皇孫,現在早就被拖出去打板子了。 老朱看著坐在自己大腿上東張西望的大孫,臉上漸漸浮現出一絲苦笑,一絲無奈,以及一絲絲決然。 其實按照他的本心,他打算在觀察幾年,在將這孩子一步步放到臺前。 但他太老了,已經六十多了,真不知未來還有幾年好活。 因此,在朱允熥跳上肩輿的時候,老朱略一猶豫就接受了。 但他接受的不是朱允熥的頑皮,而是接受了這份冥冥之中的天意。 若是沒有天意引導,為何三個皇孫之中,只有這逆孫敢主動跳上自己的肩輿? 老朱非常信命,他那傳奇的人生經歷,也不容他不信命。 如果不是天命的安排,他憑什么從一介乞丐之身,一步步打敗那么多強敵,登上大明的皇帝寶座? 因此,在潛意識里,老朱將大孫的種種怪異表現,全當成是天命。 只是現在的天命還不明顯,不足以讓他下定決心而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