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老朱是個非常務實的人,在從失去愛子的悲傷中走出后,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大明的繼承人問題。 準確的說他現在也沒思路,但潛意識里他或許已經有了選擇。 比如說,今天單獨留下的官員,幾乎都是文官一派,沒有半個武將出身的淮西故舊。 這就證明他心里已經有了一些傾向性,只是還沒那么明了。 地下的官員們也是人精,很快就意識到這點。 畢竟,能經歷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等大案洗禮而不死的人,沒有一個是善茬。 皇帝專門把他們留下,難道是想立皇長孫? 幾個大佬眼神交流一下,越發覺得這個可能性很大,但他們誰也沒想出這個頭,而是給身后的一些小嘍啰發了個信號。 后邊的小嘍啰接到信號,立馬上前一步朗聲說到。 “陛下,微臣覺得皇長孫孝悌有禮,忠敬可嘉,乃是上天賜予的儲君人選!” 在小嘍啰說完這句話后,六部大佬齊刷刷的盯著老朱的表情,想從他的臉上看出點端倪。 老朱聽到皇長孫,腦海里立馬浮現出朱允炆衣不解帶,晝夜守在皇兒床前盡孝的場景,心里當即偏向幾分。 不過,這場景一閃即使,很快就變成了另一張臉。 這張臉很瘦削,臉色也很憔悴,但那雙眼睛卻很亮,仿佛能照亮人心底的黑暗,掃除人心中的陰霾。 尤其是那番話,讓他印象特別深刻。 愛之深,責之切,咱皇兒的死,咱又何嘗沒有責任呢? 最為可恨的是,這么多年滿朝文武大臣,沒一人看到這一點,反而是要靠一個孩子來提醒咱! 老朱一想到這兒,心里就憋了一肚子氣,惱恨自己逼迫皇兒太狠,又惱恨這群文武沒有盡到提醒的責任。 實話說,老朱這想法著實有些不講理。 可誰讓他是皇帝呢,皇帝要是還需要處處講理,那還是皇帝嗎? 老朱點點頭,鬼使神差的說到。 “嗯!” “皇孫也不錯。” 丹墀之下的官員聽到這話,一個個無不歡欣鼓舞,摩拳擦掌的打算敲定這事,卻誰也未曾想到皇帝剛剛落了一個字,皇長孫的“長”字,皇帝可是沒說喲。 六部尚書見到皇帝陛下持肯定態度,膽子立馬變大了。 “陛下,老臣也覺得皇長孫最合適。” “皇長孫乃太子長子,天然就有當儲君之資格。加之皇長孫頗有賢名,且已近束發之年,只要陛下悉心引導,不難成為一代圣主!” 在禮部尚書說完這番話后,其他人互相看了看,集體上前一步朗聲道。 “臣附議!” “臣也附議!” 只有吏部尚書兼都察院左都御史詹微有些猶豫,因為他下意識覺得,太子之死自己也有幾分責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