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九八年,臨水市。 清晨的天空灰蒙蒙的。 大街兩邊,多是水泥灰的二三層的樓房,鮮有高層建筑,四五層的就算高樓。 自行車、摩托車組成的車流在大街兩側相向流動,蔚為壯觀。 “叮鈴鈴……”,“嘀嘀嘀……”,車鈴聲響成一片。 大街中間,公交車來回穿梭。 清明剛過,多數女孩已經開始穿裙子了。呢子長裙配肉色或黑色的健美褲,上身羊毛衫外面套個風衣或者西式外套,并不比現代時尚女孩遜色。坐在彎梁二六自行車上,或者是小巧的踏板摩托上,格外的瀟灑飄逸。 車丑樓爛的年代,讓街上的女孩們妝扮的有了人情味,多出一股濃濃的詩情畫意,讓周大林更加的懷念。 現在不用懷念了,他又回來了,就混跡于這自行車流之中,慢悠悠地蹬著他那輛半新不舊的二八自行車,不時偷眼欣賞著從他身邊快速騎過的,年青漂亮,充滿活力的大姑娘小媳婦們。 拐過一條大街,右側綠化帶里,出現了一條水泥路。路的盡頭,一個懸在空中,用鋼管焊接的拱形跨梁上,鑲著六個用鋼板做成的,斗大的漢字:臨水液壓閥廠。 跨梁之下,就是工廠的大門了。 周大林隨著自行車流,拐進了這個大門, 大門以里,還是水泥路。 路兩邊的楊樹,好多都有一抱粗了。遠遠看去,樹上已經隱隱有了嫩綠。 那是樹枝上,剛剛發出的嫩芽。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韓愈的這句詩,用來形容這時候的楊樹,卻也恰到好處。只是這時候沒有潤如酥的小雨,只有灰蒙蒙的天空。 水泥路兩邊,出現了許多的岔路,自行車流開始沿著這些岔路分流,逐漸變的稀疏,最終都消失在一座座的建筑物周圍了。 周大林把自行車停在一座六層樓下的車棚里,上了鎖,出了車棚,向著那座六層樓的大門去了。 那是液壓閥廠的辦公大樓,技術部在三樓,占了整整一個樓層。 九八年,他還在這個技術部里做技術員,早九晚五的,已經兢兢業業地干了整整八年了。 差十分八點,正是上班高峰,正門迎面寬大的樓梯上,許多人正沿著樓梯上樓。 周大林也隨著人流上了樓梯,往三樓走。碰上認識的,就打聲招呼,道一聲“早”。 認識的,多是同一個部門的同事。 三樓的樓道里,和其他樓層的樓道沒什么區別,濕漉漉的,剛拖過了地,水磨石的地面光可鑒人。 差二分鐘八點,周大林準時進自己小組的辦公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