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就是類似他們之前集合全團隊湊出兩萬億星元跑商的那種大型團隊活動,每年一次,去年是跑商,這一次不知道是什么。 活動還有三個月,從這里回迦藍總部全速趕路用不了半個月,不用及。 李清便在空空的團隊頻道內回復: “我會按時趕回!” 以他們團隊的實力,團隊總指揮的關系,準備的大型團隊活動還是挺值得期待的。 關閉通訊,李清輕吐一口氣,正好準備回前哨基地一趟,買些武器配件,將修好的兩艘巡洋艦與六艘驅逐艦以及二十六艘護衛艦都武裝起來。 除此之外,經歷半年時間的積累,他的諸多造船技能與改裝技能全都有了巨大的突破。 造船技能已經提升至lv11級,已經可以建造驅逐艦與精英猛禽以及卓越黑鷹級護衛艦,現在掌中宇宙中的船塢早在兩個月前就已經開工,現在已經批量建造了兩批共20艘驅逐艦。 另外,他的改裝技術已經有了極大進步,現在也已經可以改裝標準狂風級驅逐艦。 肉眼可見的進步,可以看到逐漸接近的終點,這讓李清斗志昂揚,精神飽滿。 這一趟回去,除了武裝兩艘巡洋艦與驅逐艦參與大型團隊活動之外,等團隊活動結束,他準備將手上船廠建造的護衛艦全賣掉攢多點錢,購買一批基地擴大用得上的工業設備,以及大量各種艦船武器配件藍圖與材料。 他準備將各種艦船的武器與各種通用配件,以及推進器躍遷引擎等等配件的制造全提上日程。 說白了,他覺得光造船缺了些東西,密密麻麻的裸船存在掌中宇宙內,光看不能用。 如果一艘戰艦從艦體到武器以及其他配置能一站式全部配齊,戰艦制造出來就能出戰,不僅出售能賺得更多,這些船留在掌中宇宙,當自己缺少戰艦時立即就可以拉出來派上用場。 這也是必經之路,這么大船塢陣列,總不能一直只造裸船吧。 另外,他準備擴大掌中宇宙內部那個倉庫區內的基地,不敢說全部開發,他耗不起,但開發一層,建造一個大型工業區,一個大型生活區他還是維持得起。 工業區就不說了,生活區主要是為造船工程師以及克隆人生活之用,他計劃在倉庫區某一層建造一個宜居層,然后培育大量的克隆人。 造船工程師這種高智商的活只能用自然人,這筆錢在沒有獲得移民自然人權限之前只能花錢招募,這沒辦法,但各種克隆人船員,克隆人工人,克隆人地面部隊等等,這注定以后消耗巨大,一直購買不知道要花多少錢,還不如自己建個宜居城自己培育。 相比移民自然人的權限要求嚴苛,單純培育克隆人的需求要低很多。 首先,你需要建立一個宜居的殖民基地,或者太空居住站也行,然后獲得各大行省頒布的克隆人培育許可法令,然后是足夠的本錢。 宜居地他有,哪怕不用掌中宇宙內的倉庫宜居層,他也可以用自己建立的基地內的那個小型生態圈來申請。 雖然這么一丁點大的地方用來申請制造克隆人有些扯蛋,但扯不扯蛋是另一回事,申請理由能成立就行。 至于克隆人培育許可法令一般需要在各大行省內的聲望達到一定地步,這個也不難,津門行省的聲望不高,但他在遠征軍的聲望挺高的,之前跑商那幾次都是以他的名義,現在積累的聲望差不了多少,再努力刷幾次聲望估計差不多了。 至于最后的本錢...... 這里需要的花費分兩點,一點是建立基因實驗室與基因庫的花費,以及培育克隆人的花費。 另一點是購買克隆人培育技術的母芯片,只有有了這個技術母芯片,才能不受限制無限的培育克隆人。 值得一提的是,他現在如果培育了克隆人只能自用,不能出售,那需要克隆人出售執照。 比如在津門,一般只有津門虞氏內部重要成員才會有出售執照來賺這個暴利的錢。 就是暴利,只要培育基地建好,培育克隆人能花費幾個錢,加上加載技能腦插整套成本下來就幾萬,隨便一個克隆人工人都能賣個十萬,而這克隆人一批培育都是十萬百萬計,完全是暴利啊。 不管在什么地方,壟斷都是暴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