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再建基地-《巨艦大炮時代》
第(2/3)頁
不過有個問題,這個文明的科技水平比不上人類,合金強度也比不上他們現在用的,用這個造出的戰艦艦體與裝甲都會比正常戰艦弱很大一截。
所以這些不合格合金只能當鋼鐵賣,而不能當合金出售,價值大打折扣。
必須重新回爐,按照現在的合金配方重新熔煉一遍,令其強度達到人類的科技水準。
好在他現在別的沒有,就時間充足,可以慢慢的熔煉。
甚至他干脆在高維要塞的倉庫區開始搭建第二個中型合金熔爐,增大產量。
接下來他直接不走了,就呆在這里,一門心思收集殘骸。
合金是建造戰艦最主要的材料,占所有材料的七八成之多,這么多殘骸,天知道能收集多少合金,能省下不知道多少錢。
眨眼間一個月過去,他才將附近一部分區域收集完畢,相比遍布行星軌道附近的殘骸估計不到百分之一,但已總共收集了兩千多萬方的殘骸,如果全部回爐,最少能熔煉出大幾百萬方合金,價值大幾十億星元。
“開掛太爽了!”
沒有掌中宇宙,換正常玩家過來天知道要多久要花多少力氣才能收集完。
不過,哪怕開掛收集,想要全部收集完畢估計得要上百個月的時間,要八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收集完,除非擴大規模。
但都跑到這里了,跑回去前哨基地一趟很麻煩,關鍵很多設備前哨基地這邊短缺,不一定買得到,可能要去津門那邊,這一來一回怕是有半年時間。
與其這樣,還不如....
一周后,環繞這顆星球轉了兩圈的艦隊停在星球最大的一片平原上空,然后主力艦隊停泊在星球軌道上,五艘護衛艦護送著幾艘工業艦與運輸艦緩緩進入星球內部。
運輸船與工業艦與戰艦不同,不論大型還是小型都是只有一個模塊,并非分段模塊設計,所以可以進入星球內部,只不過越大型運輸船進入星球大氣層的速度會越慢,且對運輸艦的引擎有一定要求。
船隊花了三個小時進入星球內部,來到了平原上空,將一個個基地模塊搬出,放置在星球荒蕪的大地之上。
對,李清決定將自己的個人基地放在這個星球上。
反正他這次過來本來目的就是找個合適的星系建立個人基地,這個星系雖然沒有小行星帶,但有這遍布星球軌道的龐大古戰場,漫天的戰艦殘骸等他收集,全部收集下來怕是能分解重鑄價值幾千億的合金材料,絕對夠資格讓他在這里建個基地。
而且星系雖然沒小行星帶,但不代表無法采礦,只是沒有小行星帶那么好采集而已。
一整套大型標準基地模塊,包含有一個長寬高皆是1000米的主核心指揮艙,9個長寬高皆是300米的大型附屬模塊艙,36個長寬高皆100米的中型附屬模塊艙,以及120個長寬高皆是30米的小型附屬模塊艙,皆可自由接駁與分離。
然后,將一系列與大型基地配套的設施全搬了出來。
1臺大型電磁雷達,4臺小型電磁雷達。
120門全自動哨戒機關炮。
一套中型凈水提取與凈化設備。
兩艘小型行星內部飛行器。
一套大型固定能量圈發生器,可以建立一個庇護整個基地的能量圈,除了用來隔絕小型隕石沖擊,最大的作用是與氣候調節裝置聯合起來,在能量圈內建立一個適宜普通人類生存的生態圈。
說白了,就是建立一個小型的殖民地。
這玩意建立的前提是在有大氣且重力與磁場皆達到最低標準的行星內,環境過于惡劣的星球是無法維持這套生態系統存在。
這套系統是購買一整套大型基地艙配送的,不要錢,但維持生態圈需要大量的能量。
所以李清很快將同樣配套送的吸能板搬了出來,鋪在基地附近的荒地上,每當恒星直視這里時吸能板就會吸收恒星能量儲存起來,輸送至基地。
甚至在恒星沒有照射的晚上,這玩意還能吸收太空中各種射線能量儲存起來。
有了這一套吸能板,維持基地最低標準運轉的能源足夠了,至于生態圈,自然是靠基地自帶的冷核聚變反應堆供能。
這種超級反應堆能提供海量的能源,足以撐得起一個大型基地所有能量消耗。
之所以還配吸能板,主要是吸能備用。
畢竟在太空中惡劣的環境中,有時候反應堆受到莫名磁場或射線影響,或者戰斗損毀,這個時候就需要靠儲存的能量應急。
接著又將五個大型冷庫與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搬進基地,維護反應堆的機器人工程師將反應堆開啟,一開始有一陣陣微微震動,很快變得平靜,一個小時后,基地陡的一亮,無數燈光同時亮了起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泉市|
含山县|
卢氏县|
民乐县|
灯塔市|
丹江口市|
昔阳县|
威信县|
和龙市|
沙洋县|
洛隆县|
碌曲县|
永吉县|
大悟县|
南城县|
德阳市|
盐亭县|
休宁县|
汾西县|
敦煌市|
张家口市|
卓尼县|
南木林县|
临桂县|
新田县|
石家庄市|
阿巴嘎旗|
辽中县|
东莞市|
建瓯市|
宁武县|
太白县|
星子县|
涿鹿县|
仙游县|
景谷|
鲁山县|
沽源县|
鹤壁市|
皋兰县|
尚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