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所以,陸湘兒雖然在賽場上演奏過這首協奏曲,但其實并沒有一次完整的演奏過整部樂曲。 比賽的時候,因為時間關系,演奏的都是選段。 柴可夫斯基作為俄國著名的作曲家,這一次在莫斯科舉辦音樂會,肯定要完整的演奏這首協奏曲,滿足俄國觀眾的期盼。 第一樂章開頭,是一段純樸、安詳弦樂,接著是一段節奏明快的動機,音樂的力量感不斷增加,為這一樂章的主題呈示做鋪墊。 隨后,第一樂章正式進入樂曲的主題,音樂如田園般風格恬靜自然。 漸漸引出主樂器小提琴。 陸湘兒一直閉著眼睛在聽音樂,等到主樂器部分,緩緩將琴弓搭在琴弦上,開始拉奏。 悠揚、清新的琴聲,在莫斯科國家大劇院中回蕩。 讓整個空間都沉浸在音樂的海洋中。 陸湘兒雖然拿到了柴可夫斯基國際小提琴大賽的金獎,但其實在俄國的知名度才剛剛開始。 因此,或許有一部分俄國觀眾聽說過這樣一位東方的小提琴演奏家,但其實現場絕大部分的觀眾,是沒有聽過陸湘兒現場演奏的。 現場的觀眾,超過九成都是因為蘇馬羅科夫和莫斯科交響樂團來的。 因此,陸湘兒作為今晚的小提琴首席,如果演奏水平達不到觀眾的要求,臺下的觀眾可不會給面子。 不過,隨著小提琴的琴聲傳出。 現場很多觀眾都不由自主的閉上眼睛,認真傾聽,默默點頭。 很多觀眾心中都生出了同一個想法:不愧是金獎得主,水平還是有的。 隨后的小提琴獨奏,更是抓住了觀眾的耳朵。 柴可夫斯基的這首《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由于是在婚姻出問題之后,在休養期間創作的。 所以這首協奏曲的情感,如同柴可夫斯基的情緒一樣,大起大落,最后歸于平靜。 演奏完之后,終于到了今晚的主題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 這首樂曲,對俄國的觀眾來說,還是比較陌生。 在場的俄國觀眾,倒是聽過很多次這首協奏曲的名字,不過是在蘇馬羅科夫寫信討要cd的故事中聽到的。 現在,蘇馬羅科夫和陸湘兒要正式合作這首協奏曲了。 按照小提琴協奏曲原本的編排,主樂器只有一把小提琴。 不過,這次邀請了蘇馬羅科夫來演出,所以今晚的《梁祝》有兩把小提琴作為主樂器。 為了今晚的演出,蘇馬羅科夫已經練習了一個月。 兩人站在指揮臺旁邊,面前立著一個樂譜架,架子上擺著樂譜。 陸湘兒倒是不需要樂譜,這首曲子演奏過太多次,音符都已經融入到骨髓里了。 蘇馬羅科夫太久沒有在正式場合演奏,所以竟是有些緊張,特地安排了樂譜架。 演奏開始。 弦樂組先起,悠揚的音樂在莫斯科國家大劇院中回蕩。 一老一少,兩位小提琴演奏家,一起合作,將這個凄美的愛情故事呈現在觀眾面前。 陸湘兒用琴聲講述的愛情故事,甜蜜溫馨,充滿了朝氣與歡樂。 蘇馬羅科夫的琴聲所講述的故事,同樣甜蜜溫馨,但琴聲中多了一份回憶與平和。 他的琴聲,就像是一本放在壁爐旁,等待翻開的舊相冊。 回憶替代的期待,仿佛在講述一個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卻又仿佛就發生在昨天。 臺下的俄國觀眾里面,有很多是蘇馬羅科夫的忠實觀眾。 特別是那些年長的觀眾,有一些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聽音樂會,但聽說蘇馬羅科夫要在國家大劇院演出,又聚在了一起。 這些年長的俄國觀眾,年輕的時候聽過很多場蘇馬羅科夫的音樂會,一路感受著蘇馬羅科夫的琴聲變化。 這一次,仿佛又多了更厚重的東西。 讓這些觀眾感到不虛此行。 雖然他們已經可以感覺得出,蘇馬羅科夫確實老了,演奏水平已經不在巔峰,但多的那一份厚重感,已然超過了演奏技巧。 不僅如此。 陸湘兒靈動的琴聲,配合起來,產生了不一樣的聽感。 仿佛講述著兩個時空中,相同的愛情故事。 不同的時代的同一個故事,十分奇妙。 兩個小時的音樂會結束之后,直到陸湘兒和蘇馬羅科夫一起向觀眾鞠躬致謝,現場才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音樂會結束之后,沒有觀眾離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