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有一說一,這歌真的挺好聽,反正我很喜歡,單曲循環歌單+1】 …… 《萬疆》沖上熱歌榜之后,網絡輿論瞬間反轉。 原本冷嘲熱諷的nc粉全體口球,被打臉還不能反駁,憋得肺都快氣炸了。 偶爾有一兩個狂熱粉,逆風輸出,繼續噴《萬疆》。 然后,立馬就被其他粉絲開除粉籍。 與此同時。 佟菲開始將《中國好聲音》第三季提上日程。 方醒拿到第三季的計劃書,看了一遍,覺得沒什么問題,就交給公司的部門負責。 另一邊。 陸湘兒繼續練琴,為五月份的柴可夫斯基國際小提琴大賽做準備。 《梁祝》主題音樂會,依舊每個星期一場,在世界各地的音樂廳舉行。 隨著音樂會繼續舉辦,國內觀眾購票的數量慢慢變少,每場音樂會的國內觀眾數量,已經下降到一百多。 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辦的第一場音樂會,當時的國內觀眾,足有一千多人。 現在減少到了一百人。 出現這種情況是正常的。 畢竟飛到國外去聽音樂會,對普通人來說,始終是一件不切實際的事情。 剛開始的時候,國內觀眾很熱情,有能力的都想去聽音樂會。 后來樂評人、旅游up主跟進,將這個熱度延續了下去。 音樂會熱度持續兩個月之后,開始慢慢冷卻。 想要聽音樂會,并且有能力飛去國外聽音樂會的國內觀眾,基本都已經聽過了。 國內觀眾購票減少才是正常情況 只是,國內觀眾購票減少,卻沒有改變音樂會一票難求的情況,音樂會門票依舊是上線既售罄。 因為經過兩個多月的媒體宣傳,陸湘兒、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的《梁祝》主題音樂會,已經獲得了國際音樂圈的認可。 再加上每場音樂會只有兩千張門票,數量相對來說是比較少的。 畢竟明星的演唱會,動不動幾萬人。 隨著《梁祝》主題音樂會在國外獲得成功,國內聽過音樂會的觀眾,對音樂會的體驗也贊賞有加。 這讓很多想聽,但又沒有能力飛去國外的觀眾,越發眼饞。 于是,很多網友開始在《梁祝》主題音樂會的相關新聞下面評論: 【什么時候在國內辦一場?怎么全在國外辦?我一個學生黨,門票買得起,但機票買不起啊。】 【買得起機票,也沒時間去。而且,飛去國外,就為了聽一場音樂會,怎么都覺得有點虧。】 【要是放假還有場次的話,可以考慮出國旅游,順便聽一場。】 【就不能在國內辦一場嗎?滿足一下國內普通觀眾的期盼。】 【國內沒有聽音樂會的習慣,國內很多演奏家,在國內辦音樂會次數也很少。】 【有一說一,辦音樂會哪有辦演唱會賺錢?】 【確實,音樂會對音樂廳的要求太高了,為了保證現場音樂的聽感,場地不可能太大,而且必須在室內,辦一場音樂會,容納兩千名觀眾就頂天了。一算門票,基本不賺錢,甚至賠錢。】 【演唱會就不一樣了,甚至可以開露天演唱會,粉絲花幾百塊去聽音樂會,連個坐位都沒有,下雨直接臉接。就這樣動不動就大幾萬觀眾,這門票錢刷刷就幾千萬。賺錢都賺麻了。】 【姓方的,你趕緊辦一場幾萬人的演唱會,賺了錢,給陸湘兒辦音樂會。】 【樓上的,想聽演唱會就直說,沒必要曲線救國。】 關于《梁祝》主題音樂會,是否要在國內辦的話題,議論得很熱鬧。 很多網友都希望可以在國內辦一場。 方舟文化的市場部很早就關注到了這個話題,在周一的工作例會上,提出來討論過。 《梁祝》主題音樂會是否在國內辦,公司員工其實不算很積極。 因為辦音樂會賺的那點錢,跟的是毛毛雨,增加不了多少績效。 隨便拍一部電視劇,或者制作一個綜藝,那就是上億的盈利。 辦音樂會的盈利,連零頭都不到。 之所以堅持辦《梁祝》主題音樂會,也是為了塑造公司的文化形象,增加公司底蘊,同時也是讓《梁祝》走出國門。 關于在國內辦音樂會的話題,在工作例會上提了兩次。 方醒和陸湘兒商量一下,覺得國內的觀眾這么期盼,也可以辦一兩場。 任務安排下去,方舟文化開始籌備國內音樂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