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深植在‘安欣’內心深處的正義感,讓他對‘高啟強’產生了同情。 “這也是后來,‘安欣’多次去菜市場魚檔,給‘高啟強’撐腰的原因。 “只是,‘安欣’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幫助,間接讓‘高啟強’一步步成了惡龍。 “在第一季里,‘安欣’和‘高啟強’之間,雖然有猜疑,但兩人確實存在過友誼。 “但在第一季最后一個鏡頭之后,兩人關系從‘朋友’,變成了‘對手’,甚至是‘宿敵’。 “從一個劇評人的視角來看的話,導演和編劇在塑造一個人物形象的時候,是有思想要表達的。 “‘安欣’這個角色,其實是一個理想化的角色,現實里很少會有這種人。 “因為這種人太難了,但也因為難,才更讓人敬佩。 “因此,根據第一季的劇情,可以推測‘安欣’,會堅持心中的那份‘正義’,將警察的形象立起來。 “人民需要‘安欣’這種心懷堅持的人來維護秩序與公平。 “某種意義上來說,‘安欣’這個人,就是導演和編劇,所要表達的東西。” 周黎祥的這個劇情分析視頻,講的內容,不只是劇情這么簡單,而是開始聊影視劇的內核,也就是導演和編劇所表達的思想。 可以說,他的這個視頻,在升華《狂飆》這部劇。 觀眾看完這個視頻之后,心中開始感慨。 微博等平臺上,開始出現了一個熱門話題: 【現實里,真的存在“安欣”這種人嗎?】 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話題,但確實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討論。 【如果警察都是安欣這個樣子,世界應該會變得很美好吧。】 【確實,安欣這種程度的堅持,確實很難做到。】 【說句實話,如果我是安欣,背后有兩個局長撐腰,還是孟德海的準女婿,簡直前途無量,熬下資歷,進市委跟玩一樣。】 【看第一季結尾,安欣和高啟強擦肩而過的鏡頭,我感覺安欣要和高啟強杠到底了。】 【其實,現實里存在“安欣”這樣的人,不熟悉這個職業不明白,這個職業真的很危險,特別是緝毒這些領域,沒少犧牲流血。當然,像“安欣”這么堅持正義,確實很累。這也是他們值得尊敬的原因。】 …… 《狂飆》第一季的討論,開始在各大網絡平臺刷屏。 甚至是朋友圈都開始刷屏,很多平時沒時間看劇的觀眾,都被吸引了。 有了第一季的口碑發酵,很多還沒看這部劇的觀眾,開始專門找這部劇來看。 這使得企鵝視頻、香芋視頻等網站的《狂飆》播放量,在第一季結束之后,迎來了一波高峰。 通常來說。 一部劇的播放量,都是開播的時候增長最快。 播到十幾集的時候,第一集的播放量,基本上就沒多少增量了。 因為想看的觀眾,基本上都看了。 然而,《狂飆》第一季播完之后,形成了口碑。 很多看口碑才決定看不看的觀眾,紛紛開始觀看這部劇。 這使得《狂飆》的網絡播放量,一路狂飆,沒有一點要下降的趨勢。 …… 看到《狂飆》網絡播放量持續暴漲。 一開始,因為插片廣告價格,跟方舟文化拉扯不肯簽的品牌商,悔得腸子都青了。 廣告行業圈子里,全都開始唉聲嘆氣: “《狂飆》這播放量,有點勐啊。” “一開始還覺得300萬一集廣告價格太貴,現在看這情況,300萬一集都贏麻了。” “@劉青霖,今年的年終獎,肯定很厚吧?” “honor手機這次真的贏麻了,第二季還沒播,第一季的播放量,這都奔著20億播放量去了。” “我一開始覺得方舟文化出品的劇,肯定不會差,結果還是超出了我的預料。” “說起來真氣人,我一開始就跟老總提過,300萬一集的價格,其實可以博一把的。可惜,老總沒那魄力。” “溢價一倍多,也不是誰都敢有這個魄力。” “高風險高回報,很正常。”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