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同時段播出的節目,其中一檔節目收視率暴漲,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到其他節目的收視率。 《潮流天團》的收視率,在《中國好聲音》的影響下,收視率開始呈現下滑的趨勢,滑落到了1.63%。 因此,很多《潮流天團》的粉絲,開始質疑好聲音的收視率: 【方舟文化肯定是買收視率了,真不要臉!】 【肯定買了,惡意競爭太明顯了。】 【大家一起去舉報東海衛視和方舟文化買收視率,2.38%,這買得也太明顯了。】 【就是啊。買個1.8%,或許還不好分辨,買到2.38%,真當我們傻嗎?一起去舉報,讓文化部門查他們!】 【“舉報連接”,點這里進行網絡舉報,只要實捶《中國好聲音》買收視率。這破節目肯定玩完。】 在眾多粉絲的質疑聲中,也有一些業內人士參與討論。 不過,很多業內人士看到這個數據的第一反應,也是以為是數據出錯了。 2.38%這個數字確實有那么一點夸張,和上一期的收視率相比,直接暴漲30%。 如果原本收視率很低,增長30%還算正常,可是接近破二的收視率,再漲30%,就有點不合理了。 而且,2.38%的收視率,已經是今年音樂綜藝的最高收視率。 這么高的收視率,讓人產生懷疑,是很正常的事。 不過,收視率數據有多種統計方式。 網絡上討論的收視率,是最常用的統計方式。 如果懷疑收視率數據出錯,可以查其他統計渠道的數據,分辨數據的真實性。 【剛剛查了其他渠道的數據匯總,從數據來看,2.38%的數字是對的,數據并沒有出錯。】 【數據確實是對的,至于有沒有買收視率,這就不知道了。不過,現在買收視率實捶后果很嚴重。個人認為東海衛視作為國內前三的電視臺,沒有必要。】 【假設《中國好聲音》買收視率了,那么有個不合理的問題。通常買收視率,不會做得那么明顯。買收視率買到2.38%,除非腦子有大病,否則干不出這種事。】 【有一說一,《中國好聲音》確實好看,收視率增長是預料中的事情,只不過增長幅度確實有點夸張。】 【你們覺得夸張?我覺得不夸張,我有種預感,這節目要大爆。現在播的前三期,僅僅只是盲選。后面的選手比賽,應該更好看。搞不好2.38%不是結束,僅僅只是開始。】 …… 由于太多粉絲網絡舉報《中國好聲音》買收視率,所以監管部門不得不進行調查。 經過調查之后,監管部門發了一份公告,明確表示對《中國好聲音》收視率作假事件的調查,并沒有發現異常。 這份公告一出,瞬間擊碎了所有謠言,反而是證明了《中國好聲音》的收視率是真實的。 公告一出,微博等網絡平臺的輿論爆炸了: 【臥槽!監管部門還真的調查了,這么說《中國好聲音》的收視率真的這么爆炸?】 【2.38%的收視率,這就有點可怕了。】 【某些流量粉的臉都被打腫了。】 【看到公告我就想笑,某些粉頭還發連接號召粉絲去舉報,結果反而實捶《中國好聲音》的收視率是真的。】 【粉絲開撕被打臉,這反轉劇情好看。節目外的效果拉滿,比節目還好看。】 【我就喜歡看nc粉上躥下跳,然后被打臉。】 【我還沒又看這節目,這么多人討論,搞得我不看都不行了。】 原本,很多路人觀眾并沒有第一時間看《中國好聲音》。 隨著節目的討論度越來越高,路人觀眾開始對《中國好聲音》產生興趣。 很多路人觀眾開始到企鵝視頻、香芋視頻都平臺上,觀看《中國好聲音》前三期。 看完之后,越來越多觀眾“加入群聊”。 【原本先看的《潮流天團》,感覺公演舞臺還行,現在看了《中國好聲音》,忽然感覺前者好油膩啊。】 【確實有點油膩,一群男的穿緊身皮褲在臺上扭來扭去,太特么辣眼睛了。再看好聲音的選手,真是音綜一股清流。】 【為什么我沒找到《中國好聲音》的投票通道,我要給沈蒹葭投票!】 【沒有投票,沒有投票,沒有投票。這節目就沒有投票的設置。】 【不投票,怎么評判比賽結果?】 【根據我得到的消息,好聲音盲選結束之后,先進行的是導師組內pk,有導師自行決定勝負,直到p出一個組內冠軍。】 【什么?組內pk,那豈不是一開始就是內戰?】 【沒錯,先是組內pk。每個導師有16名學員,先p出組內四強,然后再p出一個組內冠軍,最后再和其他組的冠軍p。】 【完了完了,要是不被導師看好,豈不是第一輪對戰就被淘汰了?】 【所以啊,選擇哪個導師,也是一場博弈。越熱門的導師,組里的高手就越多,拿組內冠軍就越難。去弱的組,反而有機會脫穎而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