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陸湘兒換上了白色的連衣裙,一手握琴,一手拿弓,走到舞臺中央,先朝評審席和觀眾席鞠躬。 然后,將琴弓搭在小提琴上,做好準(zhǔn)備。 樂團指揮握著指揮棒,平舉在面前,然后掃視一圈,確定所有人都準(zhǔn)備好之后,指揮棒快速向下一打。 管弦組樂器同時奏響。 樂團演奏一小段之后,到了小提琴主角入場的節(jié)點。 指揮舉起指揮棒,朝陸湘兒的方向點了一下。 陸湘兒捏緊琴弓,在琴弦上一推,揍出一個長音,正式開始演奏。 方醒聽出來,陸湘兒演奏的是,莫扎特的g大調(diào)第三小提琴協(xié)奏曲的第一樂章。 聽到是這首小提琴協(xié)奏曲,略微感覺有點詫異。 如果單從這首協(xié)奏曲的技術(shù)層面來說,其實難度不大。 方醒聽過陸湘兒拉小提琴,知道她其實可以拉難度更高的曲子。 小提琴比賽,選的曲子難度,也會影響最后的評分。 如果兩個選手,現(xiàn)場演奏的水平相差不多,那么肯定是選曲難度高的選手評分更高。 莫扎特的g大調(diào)第三小提琴協(xié)奏曲,從技術(shù)層面來說,確實屬于比較簡單的曲子。 只不過,莫扎特的每一個音符,都像寶石一樣珍貴。 需要真正懂得這首曲子的珍貴之處,才能真正將它演奏出效果。 如果只是將這首曲子,完整的拉出來,大部分小提琴專業(yè)的學(xué)生都能辦到。 然而,難的正是將簡單的曲子,演奏出彩。 將自身的感悟,融入到小提琴曲里,并且演奏出來,讓觀眾能夠感受得到。 這就是小提琴家和小提琴手的區(qū)別。 莫三簡單,但也不簡單。 其實。 像這種小提琴比賽,還沒有到真正比拼大師級水平的時候。 選手的選擇,通常都是選高難度小提琴曲,盡可能的展現(xiàn)高難度技術(shù),這樣更容易拿高分。 選擇低難度小提琴協(xié)奏曲,想要演繹出自身的感悟,以此打動評審,其實難度很大。 由于比賽的規(guī)格不夠高,甚至連比賽的評審,都未必能聽得出音符下不一樣的情感。 不過演奏水平并不會因為以此比賽而變低,所以方醒覺得陸湘兒應(yīng)該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選曲。 即便這首莫扎特的g大調(diào)第三小提琴協(xié)奏曲,不能打動評審也無所謂。 這只是一場比賽,不是人生。 方醒看懂陸湘兒的內(nèi)心之后,緩緩閉上眼睛,安靜的聆聽,手指放在膝蓋上,跟隨著音樂打著節(jié)拍。 寧小蕓原本憋著一肚子話想說,但是轉(zhuǎn)頭看到方醒閉上眼睛聆聽,只好把話憋回去,緊張的看著臺上的陸湘兒。 輕快的小提琴聲,像是清晨迎接晨露的鳥兒,悠揚的鳴叫。 時而在天空飛舞,時而劃過草地。 音符在音樂廳中回蕩,營造出了輕松愉悅的氛圍。 認(rèn)真聆聽的聽眾,仿佛能看到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正在草地上嬉鬧,追逐著清晨的小鳥,充滿歡快與純真。 聽著聽著,方醒從小提琴聲中,聽出了一絲淡淡的懷念。 仿佛音符中的歡快與純真,是一段回憶,一段塵封在記憶里的往事。 方醒睜開眼睛,盯著舞臺上的陸湘兒看。 只見她閉著眼睛,縱情的演奏,整個人都融入到了旋律里。 而她手上正在使用的小提琴,赫然正是那把爺爺送給的生日禮物,那把被打斷,又修好的小提琴。 這一瞬間,方醒終于知道她琴聲中懷念是從哪來的。 原來她演奏的,就是她記憶中的天真時光,同時也是在懷念那位送她小提琴的老人。 方醒臉上不由得露出了微笑,為她感到高興。 她已經(jīng)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演奏中,這是從小提琴手走向小提琴家的路。 這條路未必能走得多高多遠(yuǎn),但只要出發(fā)了,那心中的音符就活過來了。 從這一刻開始,她指尖拉出的音符,不再是刻板的曲譜,而是她心中的音符,充滿了回憶與情感。 在藝術(shù)領(lǐng)域,機器永遠(yuǎn)無法和人相比,就是因為人有情感,每一次演奏都不一樣,而最好的演奏,永遠(yuǎn)是下一次。 陸湘兒演奏結(jié)束,停頓了幾秒,才放下小提琴,朝觀眾鞠躬。 這時候。 評審席上,傳來了一串掌聲。 并不是每一個評審都鼓掌了,畢竟不是每一個評審都能聽懂這首小提琴曲中的情感。 所有選手都演奏完之后,現(xiàn)場公布分?jǐn)?shù)。 五位評審給陸湘兒的評分,高的很高,低的又低于平均線,最終得分排在第三名。 陸湘兒換回學(xué)生裝,從后臺回到觀眾席。 寧小蕓跑上去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拿了第三名,你拿了第三名,期末可以去參加帕格尼尼國際大賽了。” 方醒走上去,稱贊道:“恭喜,拉得很好。我聽到了陸爺爺給你的力量。” 陸湘兒聽到這話,頓時愣住,抓著小提琴背帶的手,不由得緊了緊。 這種被看穿內(nèi)心的感覺,非常奇妙。 她既歡喜,又害怕。 歡喜的是,有人聽懂了她演奏的琴曲。 害怕的也是這點,被人看透了內(nèi)心。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