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華視“我是唱作人”的節目宣傳早已開始。 聲勢比之一般選秀節目要大上不少。 至少,比之前的“華夏好歌曲”要強上不少。 畢竟兩者平臺都不能同日而語。 節目的四位評委或許知名度不高,可在圈內的地位卻是驚人。 說是權威也并不夸張。 這節目若非華視重點打造的節目,換著其他地方衛視,能請來一人,那恐怕就是破天荒了。 一個作曲名家,一個作詞名家,兩國都曾任詞曲協會會長,如今還掛著名譽會長。 兩人的作品可都是入了教科書的。 另外兩個,一個是著名樂評人,悅享音樂網的創始人,《樂壇》雜志的創始人兼總編。 剩下一個乃是著名歌唱家。 對,歌唱家,而非什么歌手。 天王天后在其面前都要弱一頭。而且她的學生之中,就出了兩個天后。 地位毋庸置疑。 “需不需要了解一下其他唱作人?” 飛機之上,王梅笑著對張榆說道。 “沒必要!”張榆搖頭,說道,“絕對的實力面前,知己知彼,不過是浪費時間而已。” “莫要小看任何人。”王梅說道,“華視弄出這么大的陣仗,還是吸引不少高手的。” “創作,我不懼任何人。”張榆淡淡的說道,“至于唱......更不懼。” 張榆這不是狂,而是實事求是。 他有一個世界的經典歌曲,又有神級唱功。 這讓他這么輸? 若是輸了,那么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選歌選錯了。 至于淘汰? 張榆壓根兒沒想過。 王梅搖了搖頭,不再說什么。 她這次跟著張榆前往燕京,到不是陪他來參加比賽。 橙子傳媒的總部在燕京。 而且,王梅手下也不只是楊若雪和張榆兩個藝人。 她也沒隨張榆入住酒店。 第二天,張榆和呂顯兩人就隨接待的工作人員前往華視。 “我是唱作人”規則涉及歌曲下載量,所以并非錄播。 直播對于華視而言,可謂經驗豐富,自然沒什么難度。 不過,比賽之前,參賽之人顯然需提前了解比賽的一些流程,以及熟悉舞臺等。 “你就是張十三?” 張榆到電視臺,七位首發的唱作人,已來了兩人。 彼此不認識,卻也點頭示意,算是一種禮貌。 隨后,剩下之人陸續而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