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比賽自然依舊是直播。 不過,比賽開始,卻并非選手登臺,而是評委陳煥和王詩雨兩人上臺亮了一下嗓子。 不得不說,能火的人,實力都不容小噓。 那些選手跟他們比起來,無疑都顯得稚嫩了一些。 不管是唱功,還是舞臺表現(xiàn)。 評委為何上臺? 或許與節(jié)目時長有關(guān)。 畢竟比賽到后面,選手減少了。 當然,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對于那些評委來說,也是一種宣傳。 張榆對此并沒有多大的興趣。 “戲曲乃我國傳統(tǒng)藝術(shù),那么戲曲人又是一群什么樣的人呢?接下來有請第一個登臺的選手楊若雪為我們帶來她的新歌《赤伶》!” 嗯? 竟然是第一個上臺。 不過,出場順序乃是抽簽決定,第幾個出場都有可能。 當然,這抽簽有沒有貓膩,恐怕也就只有節(jié)目組自己知曉了。 《赤伶》,這首歌前世很火。 火,自然被大眾多接受。 而這首歌加入戲腔,無疑是一大亮點。 什么是戲腔? 其實就是一種發(fā)聲方式,屬于京劇音樂,吸收并融合了昆曲、梆子等聲腔的音樂因素而來。 張榆做過了解,這個世界也有音樂人嘗試。 不過,盡皆失敗了。 這次能否成功,張榆還是信心十足的。 兩個世界文化一脈相承,觀眾品位自然不會有太大差異。 前世成功了,這個世界應(yīng)該不會失敗才對。 主持人走下舞臺,現(xiàn)場的燈光熄滅。 臺上的大屏幕亮了起來。 與此同時,婉轉(zhuǎn)的蕭聲響起,伴隨著一段視頻出現(xiàn)在大屏幕之上。 這是? 許多人驚訝不已。 后臺那些選手也是如此。 比賽到如今,還是第一次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 十強賽開始,舞臺就不再單一,可以有伴舞等。 不過,像這樣以大屏幕播放,還是第一次。 這無疑瞬間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一張張圖片,配合著文字出現(xiàn),讓人很輕易的就看了個明白。 這是那個不堪回首的戰(zhàn)亂時期,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一隊鬼子兵包圍了楊若雪所在的縣城。 他們來得戲院,要求戲班子給他們做慰問演出,并指名道姓要楊若雪登臺。 楊若雪乃是當?shù)孛恰? 若是不從,那就放火燒了整個戲院,戲班子的人一個也別想活。 不得已,楊若雪答應(yīng)了下來。 現(xiàn)場,昏暗的燈光亮起,朦朧之間,楊若雪身著青色古衣登上舞臺,隱約之間透著一絲淡淡的紅色。 她里面穿了一件紅衣? 發(fā)現(xiàn)的觀眾感覺怪異,但這感覺也只是一閃而逝。 更多的人壓根兒就沒在意。 楊若雪登臺,伴舞緊隨而上,他們身著淡藍色戲服,容貌姣好,長長的水袖拖在地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