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史從云在前線得知官家早在昨日就到正陽后心中大喜。 可不得喜嗎,官家距離他越近,他的努力和功績越會被官家看在眼里,就不會再出現他在關中拼死拼活,還不如趙匡胤一番漂亮話的局面。 他心里開始后悔,為什么自己沒在戰場上喊什么“為了官家!”“主辱臣死,安用我輩”之類的漂亮話,如今想想實在太虧了! 下次要改進,不管什么時候,口號總要先喊的,打仗前先把口號喊了,說不準哪次就傳到官家耳朵里,這就叫有備無患吧。 陣斬劉彥貞,俘獲成師朗后,史從云沒有耽擱,短暫休息整頓立即往北面正陽趕去,急著見駕。 半道上,他遇到了老朋友趙匡胤。 多日不見,老趙的臉更黑了,一見他頓時露出兩排大白牙哈哈大笑:“云哥兒好本事,某在官家身邊可看得心驚膽戰啊,哈哈哈!” 史從云拱手也笑了,“勞趙兄操心了,你這要去哪。” 隱約間他覺得老趙說話和普通武將不一樣,都是豪爽的話,老趙卻好像不經意的告訴他,他當時在在官家身邊,別人聽了只怕對他更加敬重吧。 畢竟能在官家身邊,能和官家說上話那可是大本事,而且不經意間說得他好像是官家親信一般,這或許是種人情世故的天賦。 趙匡胤身邊有大隊人馬,正往北面走,前后隊伍很長,尾巴遠在大約一里地外。 “官家令某率軍去下蔡,先占著地方。 官家有心想要把浮橋從正陽移到東面下蔡去,如此既能保衛浮橋,又能兼顧圍攻壽州。”趙匡胤在馬背上解釋。 “官家英明啊!這樣一來從下蔡直接運糧,不用繞道西面正陽,還能兼顧圍攻壽州。”史從云馬上就熟練的拍起來馬屁,其實這樣的辦法確實好,大大節省人力物力,不過大多數都能想到,說不上多高明。 趙匡胤看他一眼,哈哈大笑:“云哥兒真會說話,快去見官家吧,如今劉彥貞大軍被你擊敗,潰不成軍。 今天正午東南斥候面傳來消息,原來偽唐國不只派出一路援軍,還有一路大軍走東面定遠,也準備增援壽州。 領兵的是偽唐奉化節度使皇甫暉、常州團練使姚鳳,統兵三萬從廬州(合肥)北上,屯兵定遠正準備增援壽州呢,結果被云哥兒一戰嚇得倉皇東逃,退守清流關去了! 官家聽了十分高興,說你光靠名聲就嚇退南唐三萬大軍哩。” 史從云見他說得輕松,也開玩笑道:“哈哈哈,某要真有那本事就好了,都不用打仗就能平了唐國。” 趙匡胤也笑起來。 “趙都虞知不知道官家有什么打算?” “官家想趁著大勝盡快分兵占據淮北州縣。 又派李繼勛率虎捷右廂去圍困壽州去了,云哥兒快去見見官家吧,官家下午就要去下蔡,說不定有大事交代。” “多謝趙兄告知,某這就去了!”史從云拱手,與趙匡胤告辭,老趙繼續領兵從大隊面前走過。 史從云匆匆往北走,準備趕快去見官家。 靠近正陽后,史從云遠遠就看到眾多旗幟林立,一隊隊人馬多的數百上千,少的幾十人,正連綿不絕向東面開去,打的是虎捷軍的旗幟。 “看樣子是李繼勛手下的虎捷軍。”邵季在旁邊道。 史從云點點頭,李繼勛他有印象,好像是趙匡胤的的義社十兄弟之一吧,應該是個能打的人,不過大家無冤無仇,或許可以結交,朋友多了路好走嘛。 史從云自省,除了李重進,好像沒什么仇人吧。 “這么多人,是去哪?”王仲從后面打馬上來。 史從云想都不用想直接答應:“還能去哪,去圍攻壽州,壽州不下,咱們占著全淮南都沒意思。” 王仲不解:“啊,那還打不打仗了。” “打不打可不是我說了算。”史從云道,如果他能決定,他還真想集中兵力拿下淮河沿線壽州和廬州(合肥)再說。 這兩年來經歷這么多戰爭,加上他以前讀過的眾多書和,腦子里的知識,慢慢也琢磨出一套自己的東西,他越發對戰爭,對局勢有自己的清晰看法。 回正陽的路上,他在心里大體把這場戰的全局過了一遍,覺得這里局勢和當初在山西很像,他們已經在正面會戰中取得優勢,但是沒有戰略支撐點。 所謂戰略支撐點,就是能作為交通樞紐的堅城,如壽州。 人是要吃飯的,打仗的輜重,如甲胄,兵器,箭矢,皮革等等都有磨損消耗,每打一場戰下來,報廢的矛桿要換新,甲胄需要鐵片、牛皮修補,大量弓弩箭矢需要補充,還有披在身上防塵土和盔甲發熱的罩袍布匹,受傷戰死的馬匹牲畜等等....... 幾個人還好說,數萬人的大軍在一塊,每天的自然損耗都不少,打起來戰來更是天文數字。 其中鐵器損耗更是大頭,這年頭多數人煮吃的都是用陶瓦罐,就是因為鐵貴重。 如果沒有穩固的戰略支點提供穩定糧草輜重運輸,這戰肯定打不下去。 壽州堅固,又是處在淮河中段,下游南唐水軍支援沒那么容易,也不像西面的的光州有大別山阻隔,運輸進軍都不方便,是理想的戰略支點。 如果周軍拿下,可以順著汝水、潁水運糧食輜重,走淮河東進到壽州囤積,大軍在壽州補給,發兵淮北各地,戰就會很好打,后續源源不斷。 同樣,如果他們拿不下壽州,壽州一直在南唐手中,唐軍依舊可以從淮河東面的濠州、泗州、楚州等地源源不斷把兵力和糧草輜重運輸到淮河沿岸前線,那戰就打不完了。 而且楚州還有運河連接長江,南唐國東都揚州,西都金陵(南京)都在長江邊上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