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隨后喊殺聲如炸雷回蕩,東面的大陣開始接敵。 喊殺聲一浪高過一浪,如同回蕩在曠野中的浪濤,各色旗幟交織一片,遠遠看去只能憑借分辨旗幟來分辨自己的軍隊到底在哪里....... 史從云的目光穿過漫山遍野的人海,緊緊鎖定在東面唐軍的右翼。 浪潮一般的周軍全撲向右翼,而此時他們的中軍和左翼卻遲遲沒有接敵,因為周軍是梯次前進的,右翼開打時,中軍和左翼距離周軍方陣尚有數百步的距離。 ....... 不過很快東面的南唐軍就發現情況不對,因為右翼周軍后方涌出非常多的人,正一面廝殺,一面往他們側后包抄。 右翼的周軍多到離譜! 右翼方陣布置的原本是周軍著甲最全的精銳,此時突然陷入以少打多的局面,而且對面周軍也全是全身皮甲,各個虎背熊腰的精銳。 右翼的唐軍將領有些懵,什么情況,周軍這邊怎么會這么多的人! 眼看前方的士兵紛紛被砍倒,大陣難以維系,怒吼著讓人去求援。 然而南唐軍的陣線太過漫長,東西足足數里,只有靠近最右翼的兩個方陣發現情況不對,并改變方向,試圖向東支援右翼精銳。 其余大陣短時間內根本不不明白右翼到底發生什么,繼續按照命令往前推進。 史從云站在山頂看著這樣的額局勢,拳頭緊緊握住。 大約十幾分鐘后,中軍也開始接敵,中軍多數兵力和精銳都被抽調去東面,此時兵力薄弱,只有薄薄的八個橫列,肯定無法長久阻擋敵人。 中軍三個虛張聲勢的方陣在都指揮使榆程指揮下奮勇作戰,與南唐軍奮力廝殺,可南唐中軍人數實在太多,被逼得不斷緩緩后退,沒有奔潰已是因為周軍善戰,控鶴軍是他手下的精兵。 不一會兒,薄弱的右翼也在軍都指揮使申知義率領下和南唐軍開始交戰,并被逼迫得不斷后退。 眼看中路和西面的南唐大軍步步向他所在位置推進過來,閭丘仲卿和他身邊的傳令兵、親兵都緊張到極致。 親兵們在他前方起立盾牌護住他。 有人勸道:“廂主,往后退一退吧,這里太危險了!” 史從云機械搖搖頭,挺直腰板一動不動,眼睛死死盯著東面的大軍右翼,在哪里,控鶴軍的三個精銳軍正在以絕對兵力優勢不斷蠶食,包抄唐軍的精銳右翼。 “廂主!”有人著急了,想拉他走,史從云依舊不動如山。 事情到這一步,史從云也狠下心了,這兩年他打得戰多了,明白的事情也多,越是在這樣生死關頭,越是最艱難的時候,他的大旗就是前方眾多舍生忘死廝殺的將士們的精神支柱,是絕不能動! 大旗一動,動的不知道是他,還有軍心! “再多話老子砍了你,大丈夫四則死爾,有什么好怕的,給老子站直了!”史從云大罵,其實他也在借此宣泄心中的恐懼、不安等負面情緒。 眾將士一聽,紛紛都不再出身,面面死志,跟著他站直身體。 前方廝殺越發激烈,史從云清楚看到,程榆率領的中軍方陣最前沿,有將士身上插著好幾桿矛,還把敵人鼻子咬掉,有人直接把卷刃的刀當鋸子用,按著敵人在脖子上劃拉,血水噴灑一臉...... 而遠處,南唐軍中軍的方陣逐漸反應過來他們的右翼被包抄了,開始往后移動,向著東面移動,想要去支援。 因為南唐不只是精銳布置在右翼,遠遠看去,他們的帥旗也在精銳后方,在靠近右翼的位置! 遙望東面,南唐軍的右翼正被周軍以絕對兵力蠶食包圍! 雙方鏖戰接近半個時辰后,太陽開始偏向西面,唐軍布置在東面的第一個大陣已經完全被周軍以優勢兵力圍困打散,右翼第二個大陣接敵,也迅速開始潰散,難以堅持,再往西的第三個方陣就是帥旗所在的方陣! 慢慢的,隨著戰場局勢在傳令兵口中傳達各部,南唐中軍開始變得慌亂起來,右翼的方陣則拼命往西面移動,想到擺脫周軍的第一軍、第二軍、第三軍的包抄和打擊! 周軍的中軍和右翼壓力減弱,開始減慢后撤速度,甚至做出一些主動反擊的舉動,為東面戰場爭取時間。 等到太陽碰到西面樹梢,史從云依舊不動如山,雙腳仿佛麻木一般,他遠遠眺望,看到對面南唐軍帥旗也開始移動起來! 兩面大旗,數里遙相對望。 一面“史”字旗,一面“劉”字旗,一面不動如山,一面倉促西移。 看到對面大旗開始移動那一刻,史從云雙手顫抖,緊緊握住腰間刀柄,幾乎想高喊出來!狗.日的去死吧! 他知道自己贏了,中軍大旗一動,會引發滾雪球式的聯鎖放映,大軍團作戰將士們看不到人,只能看旗。 看帥旗移動,將士們以為主帥逃走,于是也會拼命逃,將士一逃,主帥能看見全局,也會害怕逃得更快,將士們見帥旗移動得更快,越發覺得是敗了,愈發逃命...... 這種雪崩式的信任崩塌,很容易就會席卷全軍。 所以作為主帥的基本素質就是四個字——不動如山!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