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古代的征兵,一般都不會要求太多,只要不是老弱病殘,基本都能夠被征召為士兵。 所以在兵營里看到頭發花白的士兵,也不需要太驚訝,看到一臉稚嫩的少年,也是正常情況。 而蘇驍可不會收這樣的士兵,蘇驍只招收十五歲到三十歲之間的青壯,這樣的士兵才能夠有戰斗力可言。 為了培養這些士兵,蘇驍讓他們領足兵餉,每日必定見到葷腥,這種待遇,趕超禁軍。 要是同意李助的建議,就等于把那些連武器都拿不穩的少年、走路都不利索的長者都拉進隊伍里,這樣的人除了讓自己多支付一份兵餉,多準備一碗飯之外,沒有半點的提升。 其他的將軍可以拿這些人充人頭,多領一份軍餉多貪污一份,但是自己不會這么做,自己不缺錢,沒有必要如此大費周章,自己必須要有一支能夠支撐起自己野心的軍隊。 “將軍,我們也可以降低那部分人的軍餉,這樣不就可以擴充兵士。” 喬道清以為蘇驍是心疼錢,所以提出了降低軍餉的提議。 “道長, 我們常說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這部分領的少的人鬧起來, 怎么安撫, 與其如此麻煩, 還不如不要麻煩,我們的錢糧足夠, 那就打造精兵,既然我已經做了州兵馬督監,那么回去之后, 你們就去武城、歷亭招兵買馬,記住,征兵條件不得有半點降低。” 蘇驍對兩個人說道,既然自己已經是恩州的兵馬督監, 那么就有權處理恩州全州的軍務,那征兵也該擴大范圍了。 李助和喬道清之前的想法,蘇驍也能夠理解,畢竟古代將領對手下并沒有什么太多感情, 士兵對將領來說, 只是一個可消耗的數字。 所以干嘛要投入感情,投入精力, 死光了一批, 再招一批就行了, 只要兵器能夠捅入敵人身體里,誰在乎拿兵器的是少年還是老翁呢。 但是蘇驍不行, 蘇驍的認知告訴蘇驍, 士兵不是數字,是一個個鮮活的人命, 大量的死亡對華夏民族不是一件好事,看看當華夏虛弱的時候,都遇到什么樣的事情, 就知道人命是有多重要。 “屬下領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