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長纓軍在汴州城以東約七十里的朱寨附近扎營備戰,在另一個方向,在老將譚忠率領下的十多萬河北叛軍也在一邊劫掠、肆虐,一邊前行。 雖然前行的速度并不快,但是在穩步推進的同時,兩支兵馬之間的距離緩慢而堅定的拉近。 與此同時,隨著劫掠的進行,大量強壯年男女不斷被裹挾,這支隊伍的規模在漸漸擴大。 在長纓軍方面,為了配合朱寨外圍防御工事的進度,突前出擊的偵察兵和輕騎兵進行了大范圍的阻擊和襲擾,而譚忠麾下的盧龍騎兵同樣大規模出擊。 長纓軍和盧龍軍斥候、輕騎兵開始小規模的沖突,然而隨著盧龍軍的不斷前行,雙方之間距離不斷縮短,雙方斥候、輕騎兵之間的戰斗的規模不斷擴大,從最初的十人以下小隊級別的戰斗,迅速擴大至百人甚至千人的規模,戰斗的激烈程度也在迅速升級。 就在雙方的激戰之中,時間來到元和四年九月初六,從汴州出發的河北叛軍大部抵達在朱寨以西不足十里的興隆鄉,并且開始在興隆鄉安營扎寨。 隨著盧龍軍在興隆鄉扎營,雙方的距離被拉近到十里之內,斥候和騎兵之間的戰斗也愈發的激烈起來。 在盧龍軍扎營的同時,一支超過兩千人的騎兵大踏步朝著長纓軍的營地沖刺而去,然而,還沒等他們行程過半,一支規模過前,輕重騎兵混雜的騎兵隊伍迎面接上,雙方的戰斗幾乎在一瞬間直接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隨著時間推進雙方不斷開始增兵,半個時辰不到,奔馳在雙方營地之間原野上的騎兵數量已經超過了五千騎。 沒有任何征兆的,沒有任何預期,一場規模超過五千騎的大規模騎兵戰,出現在了汴州城以東的中原大地上。 在這一場規模空前的騎兵對戰中,是盧龍軍的騎兵在數量上占據了絕對優勢,但是在戰術、配合、裝備上,長纓軍明顯占據上風,其結果就是雙方看起來勢均力敵。 箭矢、弩矢、飛鏢、飛刀、鐵蒺藜、飛虎爪各種各樣的兵器開始不停的在空中亂飛,馬槊、長槍、長矛、短矛、橫刀也不停的相互碰撞。 從瀕臨黃昏,一直戰斗到天邊最后的一絲光亮消失在天邊,火把雖然點燃,但是郭戎和譚忠兩人非常默契的選擇收兵。 伴隨著“叮叮叮”的鳴金聲,雙方騎兵撤退,結束了這場在中原極為罕見的大規模騎兵戰。 隨著兩軍的撤退,戰場上遺留了大量的殘肢斷臂,傷兵以及戰死騎兵的遺骸。 隨著戰事結束,帶隊參戰的一個個盧龍軍軍校在第一時間被著譚忠召集到了中軍大帳之中。 出征的時候整整三千騎兵,而返回的時候只有兩千騎不足,也就是說有超過一千騎兵倒在了外面的戰場上。 然而,更讓譚忠趕到驚訝的是來自眼前部下們的陳述的內容,和他們對戰的長纓軍的戰損只有自家盧龍軍的一半。 雖然根據郭錚的描述以及自己的觀察和判斷,譚忠早就知道了長纓軍中有一支相當精干的騎兵,但是和自家常年縱橫在北地的精銳騎兵硬碰硬的打出二比一的戰損,依舊超出了譚忠哪怕最差的預期。 看著眼前一個個心驚膽戰的部下,譚忠無奈的搖了搖頭,不再糾結戰損的問題,轉而詢問起這場騎兵戰出現的真正原因。 “偵察到有效的信息了么,對方的大致布局看清楚了嗎?” 眼前的幾個人面面相覷,最終其中軍職最高一人邁步上前。 “大帥,對方的阻擊太過強烈,我們始終沒有突破他們的阻擊,再加上時間不足,我們根本就沒有機會貼近到對方營地范圍之內,從現有的觀察到的情況看,我們只能了解到他們的占地面積不小,但是更為細節的問題……” 安排的任務沒有完成,反而損兵折將,顫顫巍巍的說完了這些,說話的這名驚恐的等候著自家將軍的訓斥。 然而,讓他們意外的是譚忠臉色相當嚴肅,但是并沒有因此動怒,更沒有出言訓斥,反而皺起眉頭,背著手,一邊在中軍大帳中踱步,一邊思索。 而譚忠身邊的眾將校則一個個小心翼翼,大氣都不敢多喘一下。 大概半刻鐘之后,譚忠停止了踱步。 “甄炳良帶上一隊騎兵作為信使去對方長纓軍的營地,以避免瘟疫,同時便利明日戰事的原因,向他們提議午夜之前各自派兵前往戰場,收攏各自的傷兵以及戰死士兵的尸骸還有……” 譚忠看了看身邊的一圈心腹將校,繼續說道。 “洪護兒、何小川、祁勇你們幾個換上普通士卒的裝束偽裝在隊伍之中,好好的觀察所能觀察到的一切,記住,是一切!” 剛開始軍帳中的幾個人還有些迷茫,但是聽到最后,幾個人瞬間恍然。 盧龍軍抵達扎營位置的時候,譚忠立刻派遣騎兵出擊,其目的就是利用突然性探查長纓軍的營地,以方便第二天的進攻。 只不過,譚忠顯然不知道長纓軍有一套戰備值班制度,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有至少五分之一的兵馬隨時處于待命狀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