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除卻留守榮成灣的兩千倭兵,跟隨服部阻擊唐軍損失的三千倭兵之外,自己手頭聚集在文登縣附近的倭兵數量超過六萬。 而唐軍的數量只有兩萬,更重要的是,唐軍是連番血戰之后的疲勞之師。 正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自己以六萬多養精蓄銳的精銳倭兵,圍剿兩萬疲憊到了極點的唐軍,這豈有不勝之理由。 此時此刻,在坂上的眼中,唐軍的到來,無意義自投羅網、自尋死路。 服部如果活著回來,他不介意和源盛一起給他這一個賞賜,但是既然服部已經死了那也就死了。 為了防止各種意外情況將剛剛抵達城外的唐軍驚退,坂上下令所有聚集在文登城附近的倭兵保持潛伏和靜默。 直到唐軍的大營修筑完畢之后,坂上徹底放下心來,到這這一步,唐軍留在了這里,就等于已經處于了自己大軍的重重包圍,天羅地網之中,插翅難逃了。 隨著夜幕降臨,唐軍的大營中燈火通明,大營之中似乎有無數人的人在不停的奔走,似乎在忙碌著。 城樓之上的坂上不知道唐軍在干什么,但是他并不關心,也不想知道,因為在坂上的眼中,唐軍所做的一切都沒有任何意義,只不過是臨死之前的掙扎而已。 沒有理會唐軍的異常,坂上下令之前隱藏、靜默的所有倭兵按照原計劃從隱藏的地方出動,從南北兩側向西移動,無聲無息之間將唐軍封死在了文登縣和母豬河之間的狹小區域之內。 倭兵們在坂上的指揮之下開始對唐軍合圍,而燈火通明中的大營中,蘆孝兵和大唐的軍人們自然也沒閑著。 坂上所看到的忙碌和奔走,是工兵營,器械營,后勤營,在瘋狂的組裝各類器械。 與此同時,營地的中軍大帳之中,蘆孝兵也將軍中所有的校官、尉官以及幾名地位較高的道士聚集在了一起。 “根據大將軍送來的情報,前膠東防御使李師道,在兩年前,親自帶領數百精銳乘船渡海去往了東瀛,然后勾結了島國皇族某些成員,刺殺了當時的島國倭王,隨后扶植了傀儡,在幕后掌握了島國朝廷的實際權力。” “只不過,掌控了島國的實際權力之后,李師道不僅沒有將這一點回報大唐,反而在幕后掌控島國朝廷,開始瘋狂的擴軍,利用兩年不到的時間組建起來十萬倭兵。” “準備在大唐挑起混亂,然后借助大唐陷入混亂的機會,利用原本膠東水師的龐大艦隊,將這十萬倭兵送入大唐!” “現在,出現在我們眼前的這些倭人,就是被李師道麾下的膠東水師運送到大唐來,準備肆虐大唐的倭兵!” 這句話一出,聚集了幾十名中高級軍官的中軍大帳中如同炸了鍋一般,被驚訝、疑惑、不滿、憤怒等情緒所充斥。 事實上,聽到這話語的時候,所有軍校的第一反應是震驚,震驚之后迅速變為了憤怒。 滅國,這種東西對于唐人來說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 強大的大唐府兵滅突厥、滅高麗、滅薛延陀、滅吐谷渾,打遍天下無敵手,在長達百年的時間內將草原壓制的不成氣候。 安西軍、北庭軍更是靠著幾萬戰兵,縱橫西域、河中遙控萬里之地,滅國無數,更有甚至一介書生的王玄策從吐蕃借兵滅中天竺。 對于唐人來說,你的出發點是什么,你如何去做,中間做了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打的勝仗為大唐帶來的榮耀。 只要帶回來勝利的消息、帶回來的是無窮的財富,沒有人會在意你的手段,無論是誰都會稱贊一聲好漢英雄。 所以說,李師道帶幾百人干掉了島國的倭王在唐人和唐軍的眼中不算個事,反正刺殺的也不是唐皇,至于所謂倭王在唐人眼中跟河邊的癩蛤蟆沒什么區別。 但是李師道這事就過分了。 干掉了倭王,掌控了島國朝廷權力之后,既沒有向長安報捷,又沒有將島國的資源和財富送回大唐,而是自顧自的在島國當起了太上皇。 當然,如果僅僅這樣也沒什么,畢竟還沒有損害大唐的利益,但是成為了島國的太上皇之后,狗日的李師道精銳竟然整合島國的力量,挑動大唐的動亂,伺機進攻大唐,這簡直就是數典忘祖的典范,應該被千刀萬剮凌遲處死的存在。 看著群情激憤的軍校們,蘆孝兵和蒙乾兩個人對視一笑,軍心可用! 隨即,蘆孝兵突然厲聲大喝。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