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萬五千長纓軍、五千神策軍、五千羽林軍、五千神威軍,再加上各軍隨行的輔兵,整個隊伍浩浩蕩蕩超過四萬。 二十六年太子,八個月皇帝,一年太上皇,這是李誦感覺自己這輩子底氣最足的一次。 出新豐,過渭南,入潼關,站在飽經戰火的潼關之下,舉目回望,郭戎的腦海里浮現的不是那首元曲,而是曾經在潼關的那場大戰。 先是聽信宦官讒言斬殺了高仙芝和封常清,然后聽信楊國忠的讒言逼迫哥舒翰從潼關出兵,面對叛軍兵臨城下,頒下制書說要親征,可是轉頭就開始西逃…… 年輕時候的李隆基是何等的雄才大略,然而晚年的李隆基是何等的利令智昏。 看著坐擁大軍春風得意的太上皇李誦,郭戎第一次感覺到了一種由內而外的危機感。 大軍穿過潼關,沿著官道向東,很快來到了此行的第一個重要目的地,東都洛陽。 太上皇帶領大軍東巡、北狩的消息早就已經傳遍天下。 無論是對于李誦這樣一位退位之后力挽狂瀾,立下重誓的太上皇,還是對于長纓軍這樣一支連續在西陲攻城略地,扭轉了整個戰略局勢的德勝之師,洛陽的百姓都充滿了好奇。 新年伊始,當禁軍踏著整齊的步伐邁入洛陽的時候,整個洛陽沸騰了。 夸耀、自豪、贊賞,威武之師,德勝之師,悍勇之師,各種各樣的榮耀和稱贊如同不要錢的一樣朝著這支大軍飛來。 然而洛陽的百姓不知道的是,跟隨太上皇而來的不僅僅只有大軍,還有幾十個壇子以及一塊塊黑色的銘牌。 當長纓軍的將士將戰死在隴西或者隴南的將士的骨灰和銘牌送回,高聲誦讀功績,宣告封賞的時候,整個洛陽徹底達到了高潮。 勝利振奮民望,榮譽光耀門楣,封賞動人心魄,蒙蔭激發希望! 當一切付出都能獲得回超額回報的時候,一邊倒地贊揚聲音中出現了些許的議論,不滿的聲音也開始出現,請愿的聲音更是此起彼伏: 為什么大唐的禁軍只招長安兵,只招募關中兵?難道洛陽的兵就不行,關東的兵就差嗎? 面對百姓的情愿和指責,太上皇干脆利落地認錯,并表示從明年開始,當禁軍再次征兵的時候,將會給關東預留出足夠的名額。 普通的百姓欲望是非常容易得到滿足的,而真正難以被滿足的則是其他人,這些從關東各地匯集而來,在洛陽聚集的山東豪門。 長安的勛貴已經被收拾得不成氣候,但是山東的豪門卻從未衰落,哪怕藩鎮割據,王朝迭代,甚至連安史之亂,風云變幻之中豪門從未真正退出華夏這片舞臺。 直到某一個高唱我花開后百花殺,滿城盡帶黃金甲的男人將屠刀揮向中原的時候,這些世家豪門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恐懼。 原本五姓七族并不在意太上皇的東巡、北狩,哪怕大唐剛剛拿下了隴西,拿下了隴南,逼迫吐蕃簽訂了一個屈辱的條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