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尼瑪巴扎東境道在武州、宕州境內的除了監視李銳所部的兵馬,剩余的六萬大軍損失殆盡。 一天之后,懷道守將逃回了渭州襄武。 從逃走的懷道守將口中得知了宕州的情況之后,尼瑪巴扎面如死灰,他知道武州完了,仗打到這個程度,如果再不認輸,就不僅僅是一個東境道的問題了。 雖然將邏些城殺的血流成河,但是在外依舊有大量的殘余勢力存在,此刻吐蕃的內部危機仍然沒有解決。 在贊普以及天竺派余孽反撲的之下,掌握住各道兵權已經是極限,在武州整整損失了五萬人之后,自己以赤蘇仁謝乃至吐蕃再也沒有了和唐軍叫板的實力。 思量良久之后,尼瑪巴扎一方面向邏些城的赤蘇仁謝送信,告訴他訛詐的想法徹底失敗,必須重新讓出利益,盡快重新達成停戰盟約。 另外他能看得出,唐軍不想趕盡殺絕,否則就不會止步宕州,他派出信使前往秦州,停戰,求和! 尼瑪巴扎的求和請求沒有逃出太上皇李誦的預估,從武州和郭戎分別之后,李誦沒有再刻意隱藏身份,而是在秦州接受了尼瑪巴扎求和的請求,隨即在秦州展開了談判。 為了盡快結束戰事,鎮壓愈演愈烈的內亂,吐蕃人不僅承認了已經被唐軍收復的隴西原州、會州,剛剛被打下來的秦州、成州、武州、宕州等隴南四州,更是將之前進攻劍南道時候沒有撤出的扶州、文州、龍州、松州也直接讓出。 一份最新版本的停戰盟約在短短不到十天的時間內達成。 根據重新收復的土地已經西部的軍力,已經表情了身份的太上皇李誦直接重新調整了隴西、隴南、關中地區的戰略布局。 簡單來說,兩撤,兩增,裁撤的是涇原和鳳翔,新增的是隴右和劍南北。 隨著關中西部吐蕃人的兩個跳板蕭關、秦州收復,大唐與吐蕃對戰的戰略縱深大幅度提升,涇原和鳳翔兩個節度使轄區直接轉為了內線,兩個節度使隨即被撤銷。 原州、會州被直接劃入了靈武朔方轄區,鳳翔所轄的各州則被直接劃歸京畿道,其所轄的大散關和蕭關將由禁軍接管。 隴右節度使是天寶年間的十大節度使之一,后來因為轄區陸續被吐蕃占領,而消失了十余年,如今秦、成、武、宕四州重新回歸,李誦便以隴南四州重建隴右節度。 原鳳翔節度使張敬則成為新任的隴右節度使,本就有復河湟之志的張敬則欣然領命,原鳳翔邊鎮各軍隨之調往隴南四州。 昔日在韋皋身兼劍南東川、西川節度使,在韋皋的掌控之下,整個劍南道兵力充足,戰力強橫,成為大唐抵御吐蕃的中流砥柱。 不過此次在吐蕃二十多萬大軍圍攻之下,整個劍南道實力大損,李誦借機在東川、西川的基礎上重新增設了衣蛾劍南北川節度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