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我告訴諸君,八牛弩是來丈量我大唐疆土面積的,八牛弩弩矢所指方向就是我大唐的開疆擴土之地!」 郭戎這一句話讓一眾軍校目瞪口呆,郭戎則在心中默念一句,艾公千古! 時間進入七月,酷暑之中,拿下成州、秦州之后固守了兩個月的唐軍突然開始從多個方向向前推進,而且絲毫不掩飾目標。 會州方向直指河水之畔的蘭州金城,秦州方向目標為渭水上游的重鎮襄武,成州方向更是直接劍指連接宕州和武州狹窄的通道。 每個方向的人不多,不到萬人,但是裝備精良,攜帶了大量輜重補給,還有數量不少的騎兵跟隨。 每天前行的距離不多,不到十里,但是這種穩步向前的態勢給了吐蕃人巨大的壓力。 挑釁歸挑釁,但是親自帶隊完成了邏些城屠城、贊普家族滅族兩大成就的尼瑪巴扎不是傻子,他比誰都知道吐蕃比大唐更需要時間彌合傷口。 他挑釁的目的并不挑起大唐和吐蕃之間的決戰,而是在赤蘇仁謝支持下轉移吐蕃內部矛盾。 尼瑪巴扎可以看出唐軍的所作所為顯然是對于自己挑釁的回應,只不過這種情況下他還真的不敢貿然動手。 為此,尼瑪巴扎嚴令禁止只要唐軍不動手,不允許任何人進攻。 尼瑪巴扎可以沉住氣,但是不代表所有的吐蕃人都能沉住氣,然后一支兩千人左右的騎兵成為了試驗品。 三千人規模的騎兵集團沖鋒所形成的態勢驚天動地。 面對何種態勢,有人會落荒而逃他們會死得很慘,有人會結陣迎敵,如果能抗住,騎兵要么死得很慘,要么死得很難,就比如正常狀態的長纓軍。 當然也存在第三種情況,那就是在郭戎武德充沛思想下,攜帶了驚人的軍械的長纓軍。 在李銳的指揮下,以長纓軍骨干組成的隊伍選擇的是先結陣,當吐蕃騎兵沖鋒到距離他們大約兩百步的時候選擇集體后撤。 當興奮的吐蕃騎兵繼續大步沖鋒的時候,會發現長纓軍的重步兵閃開之后,出現在他們眼前的是整整一排,密密麻麻的八牛弩! 前排的吐蕃騎兵甚至還能聽到一聲高亢的聲音。 「放!」 看到了八牛弩那驚人的弩矢成片成片地向自己飛來的時候,吐蕃騎兵是崩潰的,不過八牛弩也有一個好處,早死早超生。 八牛弩開始集體攢射的時候,兩支五百人的輕騎兵已經從兩翼包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