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刑場意外-《大唐:安西最后一個信使》
第(1/3)頁
如果說長纓軍在第四天的募兵,代表的是太上皇已經掌握了整個長安城的民心和人心,給勛貴們帶來的更多的是侮辱,而不是直接的傷害或者威脅,那么當時間進入第五天,水溫陡然提升。
自從發布完第一天的告示之后就陷于忙碌之中,沉寂了三天的京兆尹府衙再次貼出了告示:
經過刑部核驗,一百八十三名人犯將于明日午時問斬!
此告示一經貼出,立刻在長安城引起軒然大波!
從太宗李世民開始,歷代唐皇為了彰顯仁政,為了減少典刑,無所不用其極,有些時候一州之地,一年被處斬的犯人超過十人,栓選和考評就鐵定為下等。
然而這一次,一百八十三人,這恐怕是大唐立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明正典刑。
《周禮》有云:“刑人于市,與眾棄之”在此觀念之下,在市集中明正典刑成為華夏歷朝歷代的傳統,大唐自然也不例外。
《唐六典》規定一般平民、低階官員皆在市場公開處死。
理論上京兆尹府衙、朝堂甚至朱雀大街也充當過行刑地點,但是這些在唐律之下身份連平民都不如的胡人顯然只能在東市和西市。
西市已經經歷了一輪洗禮,所以京兆尹告示上清晰地寫著行刑地點是東市。
除了尋常百姓,沒有人會天真地認為京兆尹要殺這些人,就是為了單純地震懾商賈,維護大唐的市場秩序。
所有的勛貴都明白一點,明天要在東市被砍頭的是一百多胡人,但是頭顱之上被架上刀的還有他們。
然而最讓他們恐懼的還不是這鋼刀,而是李誦從一開始就在唐律的框架之下,嚴格的依照大唐的法度行事。
而唐律是什么,在宗室和勛貴大唐唯二的特權階層眼中,唐律就是從來就是廁所里的紙!
李唐的宗室因為李誦在興慶宮的誓言,已經被砸落深淵,而現在要被收拾就變成他們了。。。
從告示被貼出,長安城內暗流涌動,所有的勛貴如同八月十五中秋節馬上要被放到蒸鍋里的螃蟹,開始舞動他們看似強大的鉗子,開始在長安城這口巨大的蒸鍋內拼命地掙扎。
這時候他們驚愕地發現,神策軍已經成了太上皇的手下,禁軍和十六衛已經名存實亡,甚至連離開長安城都成為一種奢望。
整整四天,太上皇連續出招,沒有一條指向勛貴,但是每一條都等于給他們套上了一條枷鎖,到了現在他們已經沒有了任何反抗的力量,好像除了引頸就戮已經沒有了任何的辦法。
當然他們還有一種選擇,如同昔日的俱文珍一樣直接作亂。
長安城之內,他們手中的家將、家丁、仆役過萬,是一直不錯的力量,但是如果他們真的敢動,大概率會享受一個大唐版全家桶套餐外加一個贈送的誅九族服務。
很多人已經明白,整個大唐的天什么時候不能變還不好說,但是長安的天已經亮了。
在經過了整整一天一夜的暗流涌動之后,隨著天亮,只有四千人的長纓軍全體出動,進入了長安,開始在整個長安城的北城、太極宮、興慶宮、外圍東市布防。
天光大亮的時候,長安城城北的市民驚愕地發現,一隊隊屬于長纓軍的輕騎兵或者重步兵已經開始在街道上巡邏。
勛貴們知道,太上皇手頭最鋒利的刀子已經亮出來了,這時候所有不切合實際的想法已經煙消云散,全家桶不是那么好吃的。
對于熱鬧,唐人似乎從骨子里就缺乏抵抗力。
即便面對的是上百人被集體明正典刑這種極為可怕的事情,從晌午開始長安的市民就開始絡繹不絕的向東市進發。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州市|
鹤峰县|
华容县|
乐山市|
吉林市|
北宁市|
琼结县|
万源市|
商河县|
南木林县|
富源县|
依兰县|
安岳县|
府谷县|
红安县|
绍兴县|
都匀市|
乐平市|
柏乡县|
马龙县|
湖州市|
永宁县|
东乌珠穆沁旗|
邹平县|
云南省|
彝良县|
石楼县|
安吉县|
金阳县|
闸北区|
河北省|
行唐县|
称多县|
诸城市|
鹿邑县|
嘉义市|
永川市|
儋州市|
江都市|
牟定县|
五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