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光榮今天來,主要是給江曉白匯報成立汽車代理公司的進度。 原本,這些事情江曉白是不管的。 江嘉集團有運營部,具體的經營上的事情,平時都是運營部在負責,李光榮只用和運營部對接就可以了。 不過,哪怕江嘉集團已經有物流公司,擁有龐大的車隊。但是江嘉集團之前的業務模塊還從來沒有涉及到機動車的銷售,運營部對這一領域是陌生的。 不得已,江曉白才親自給予一些指導。 這也是江嘉集團發展的基本模式,幾乎每一個初創的公司或者項目,江曉白都會親自扶持一段時間,直到該公司的負責人能夠獨當一面,他才會選擇放手。 李光榮之前雖然是一個修自行車的,但他天生的對機械有著敏銳的嗅覺,不然的話,在上一世的時候他也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時間內,只通過個人的打拼就成為三大汽車品牌代理商。 加盟江嘉集團之后,他按照江曉白給予的指示,在短時間內把該辦的手續都辦下來了,與國外的幾家汽車生產商也開始了接觸。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推進。 而且進度還算比較快的。 “李哥,干得不錯嘛!” “這么短的時間就做到了這個地步,你果然是適合干這一行。” 江曉白聽完李光榮的匯報,先是給予了高度的肯定,然后說道:“離過年還有一段時間,你可以再加快一下節奏,爭取年前的時候在滬海和深鎮先把兩家4s店建立起來。” 哪怕他要求李光榮和外資汽車品牌談的是全國代理,但離過年只有三個多月的時間了,要想在更多的城市都把4s銷售店建起來,也是不可能的。 只能說選擇兩三個重點的地方,先運營起來。 現在才1985年,國外的汽車銷售也還只是剛剛步入專業化,還沒有提出4s店的標準。 上一世,4s店的標準的確是國外的汽車品牌所建立和推動的,然后國內跟上。 但這一世不同了,在人家沒有提出來的時候,江曉白利用先知,搶先建立4s店的標準。 雖然是用的別人的,但那也就是他的。 完全挑不出來毛病。 他之所這么肯定李光榮能夠與那些外資汽車品牌談成全國代理協議,就是靠著這一份4s店銷售的方案。 外資汽車品牌商可不傻,他們看見這種模式,定然會知道這將提升他們的汽車品牌形象以及溢價價值,還能創造更大的市場空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