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慶村的農民之所以收入那么高,原因是整個大慶村家家戶戶都是個體戶,都在做一次性打火機的零部件。 要問1984年什么最火,那肯定是一次性打火機啊。 隨著1983年年底江嘉集團的經銷商會議和招商會結束后,一次性打火機出現在全國各個城市,因其物美價廉,使用方便,幾乎以顛覆性的方式取代了火柴,一年的時間,差不多銷售了20億只一次性打火機。 而其中百分之六十的一次性打火機,就出自大慶村。 剩下的百分之四十,是建陽縣發展的其它幾個鄉鎮,效仿大慶村的模式,同樣生產一次性打火機。 其它幾個鄉鎮的一次性打火機生產的規模雖然比大慶村大很多,但由于起步晚,整體銷售額加在一起還沒有大慶村一個村大。 而大慶村村民生產了如此多的一次性打火機,人均收入才五千來塊錢,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被江曉白割韭菜了。 一是銷售權和銷售渠道在江曉白手里,生產加工只賺取微薄的利潤,二是生產加工一次性打火機的機器設備都是江曉白提供的,一年的時間里,村民們賺了錢,大部分都付了設備款,三是原材料也是江曉白供應的。 幾頭下來,結果就是江曉白賺了大頭。 可是即便如此,也沒有哪個村民對江曉白有意見。 因為人人都知道,如果像往年一樣種地,他們的人均收入一年不過一兩百塊錢而已。 但現在他們一年就高達五千塊,整整翻了二三十倍。 收入提高這么多,還不滿足,那不成了沒良心的嗎? 因此,大慶村的村民不僅對江曉白沒有意見,反而對他感激涕零,差不多把他當成了活菩薩。 當然,江曉白不會對老爺子說這些。 他說,那不成了王婆賣瓜,自賣自夸了么。 最終,還是林大國給老爺子講了。 老爺子聽完,老懷甚慰,笑呵呵的說道:“我就說這個一次性打火機好,沒想到能讓那么多村民發家致富。” 在八十年代中期,萬元戶絕對是致富了。 林大國道:“是啊,一個小小的一次性打火機就能創造上億的市場價值,所以要致富,就不能守著那一畝三分地,產品創新才是發展經濟的出路啊?!? 老爺子點頭:“你說得沒錯?!? 說完,目光看向江曉白,道:“你這個一次性打火機的產品不錯,商業模式也很好,真正的帶動了農民致富?!? 江曉白笑著道:“爺爺,您就別夸我了,我只是提供了一個產品,真正把這個產業落實到位的,還是我岳父,要是沒有他大力推廣,那也發展不起來??!” “哈哈哈……” 老爺子哈哈大笑,江曉白的岳父林大偉,不就是老爺子的幺兒子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