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哪里像是廠房啊,分明像一個大型的民俗集中地,一棟棟極具土家特色的傳統民居依山傍水而建,整個看起來好似一幅水墨畫卷。 “這……就是你說的酸菜廠?” 林大國有點不敢置信的問道。 江曉白笑笑:“是啊,您看這個廠怎樣?” 林大國道:“我倒沒看出一點廠房的樣子,搞得倒像一個風景區,這里山形獨特,水流蜿蜒,河水清澈,周邊植被豐茂,加上這些建筑形式,以后做旅游還行。” 江曉白道:“二伯,您真是慧眼。” 林大國沒好氣的看了他一眼,問道:“怎么說?” 江曉白便把他對酸菜廠的規劃講了一遍,也就是當初他提出的將傳統手工藝制作與觀光旅游結合。 這個想法他當初與張一德談過,當時張一德還覺得這個想法有點超前,只是本著對江曉白的信任,他并沒有反對。 林大國聽完后略微沉思,并未立即發表意見,只讓江曉白帶他進廠里看看。 現在酸菜廠的主體建筑差不多已經完工,只在做環境打造的收尾工作,倒不影響參觀。 一行人往廠里走去,只見每一棟房子外幾乎都有一個風雨回廊,走在回廊上,外面可以看見清江水緩緩流過,河岸的自然景色以及近處的人工造景盡收眼底,回廊的另一邊都是開著齊腰高的寬景窗戶,很方便看見屋里的狀況。 林大國等人看那屋里陳設,不僅有農村常見的灶臺,還有石磨、水缸、木盆、木桶等,更多的是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陶制壇子。 甚至,很多房子的墻壁上也是用壇子作為裝飾。 江曉白道:“我們現在走的這個風雨回廊,以后就是旅客參觀傳統手工藝制作的通道,到時候工人們穿上傳統的民族服飾,在屋里手工制作酸菜,游客在通道上就能清楚的看見整個制作過程。” 高天岳忍不住問道:“你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江曉白笑著道:“是為了讓旅客幫顧客見證我們的酸菜是傳統手工藝制作而成的真實性,不是機械加工出來的。” 曾良玉詫異道:“機械加工出來的,不是更有先進感嗎?” 江曉白點頭:“在經濟發展的初期,機械取代手工,能提升產量,提高生產效率,但隨著經濟的繁榮,人們手里有錢了,當大時代環境下機器生產的食品過剩,人們又會回歸,他們內心更渴望吃到兒時記憶里的味道,對傳統手工制作的食材和食品情有獨鐘。”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