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八九十年代的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火坑,冬天里一家人圍著火坑烤火,順帶熏臘肉。 農村火坑,大多數人都是砍樅樹燒,也有人上山挖疙兜燒,也就是樹根部的疙瘩。這個比木柴燒得時間久,農村的老人都非常喜歡。 因此,一般進入初冬的時候,農村人就開始上山大量的砍樹、砍柴、挖樹根,以備過冬。 當然,除了在火坑烤火之外,另外的取暖方式就是烤火盆火。 所謂的火盆,就是用木頭打的一個高約20厘米、寬約70厘米的四邊形木頭架子,四邊各有一塊木板,中間放一個淺底的生鐵鍋。 烤火的時候,鍋里面放一些草木灰,然后燒木炭。 這是因為過年的時候家里來的客人多,一個火坑旁坐不下那么多人,主人家就會根據客人的多少來燒幾個火盆火,供客人取暖。 火盆里燒的是木炭,因此在進入冬天后,會燒木炭的人,也會挖窯燒炭。 在火坑里烤火,樹根、粗大的樹干、柴,甚至樹葉都可以燒,但燒炭最好是用粗大的雜木,比如花梨樹、榆樹、樺樹、麻櫟、苦櫧木等,這些木材的木質較硬,燒出來的木炭更耐燒。而馬尾松、紅松、云杉這些樹燒出來的木炭較軟,不耐燒。 在往年,江海天、江海洋和江海波兄弟就會上山砍柴、砍樹,也會挖樹根疙瘩。 如今,江曉白卻不想父母再這么辛苦,聽了江海洋的話后說道:“爸,你們就安心在家里玩就是,等村民活動中心建好后就去看小賣鋪,別上山砍柴了?!? 江海洋道:“不砍柴冬天里燒什么?” 江曉白道:“灣里那么多人砍柴、燒炭,到時候我們買一些就是了?!? 江海洋吹胡子瞪眼,道:“我有手有腳的,樹和柴自家的山上就有,自己砍就行了,為什么要花那個冤枉錢去買?” 江曉白道:“有錢就能買到的,又何必非要辛辛苦苦的去砍呢?” 江海洋怒道:“有錢是能買,可是灣里人怎么看我?哦,說江海洋的兒子有錢了,他就什么都不做了!” 江曉白一時語塞,兩代人的觀念還是有很多不同。 按照他的想法,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沒必要自己那么辛苦。 至于別人怎么想、怎么說? 他才不在乎。 而江海洋顯然不同,他更看重別人對他的看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