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江灣。 快到中午的時候,江海天、江海波兩家人就到了江曉白家里。 江曉月也帶著陳兵和陳紅回了娘家。 過月半必宰牲畜,江海洋去殺雞殺羊。 往年能殺一只雞就十分難得了,如今條件好了,他也舍得,特意買了一頭羊來殺。 江海天和江海波則一起“打錢!” 所謂的“打錢”,是把草紙裁成比“大團結”大一些的長方形,用“錢鑿子”在上面分三行,打上如小括號的連線印。 連線印一般順著草紙長邊打,一共三條,兩正兩反,每條打七下,據說是按照金銀銅鐵錫的順序循環,打七下是落在“銀”上。 草紙上打滿錢印,就成了“紙錢。” 江海天裁紙,江海波“打錢”,兩人合作了無數次,十分默契,江曉吉和江曉舟在一旁觀看。 “打錢的時候打單不打雙……” 江海波一邊打,一邊給江曉吉和江曉舟講“打錢”的規矩。 這也是傳承,他們這一輩漸漸地老了,一些習俗規矩都會慢慢的教給后人,才能后繼有人。 江曉吉和江曉舟也學的認真,兩人都已成家為人父,不再少年,知道該接過老一輩肩上的擔子了。 打好紙錢后,江海天用一張大的草紙把紙錢一沓一沓的包上,相當于裝在一個信封里,稱為一封。然后每一封都寫上去世先祖的名字,另寫有燒錢的原因以及是誰燒的。 因此,一個先祖要寫三份,三兄弟一人一份。 也有不寫名字的,原因是先祖太多,怕寫名字有遺漏,就燒一些不寫名字的紙錢,意思是燒過后,只要是自己去世的先祖,誰都能享用。 全部準備妥當,只等飯菜好了祭祖。 江曉月和王秀菊在灶屋做飯。 “媽,曉清他們呢?” 沒見到弟弟妹妹們,江曉月問道。 王秀菊道:“老二把他們都帶進城里了,一會兒就回來。” “這都過月半了,他們還去城里干嘛?”江曉月不解的問道。 她比幾個弟妹都大,又成家了,對月半比較看重。 王秀菊埋怨道:“都去好幾天了,說發什么傳單。一個個都走了,家里冷冷清清的。” “還有,嘉音也不聽話,都懷孩子了,還一天要往城里跑!” “月月,你當大姐的,等會兒她回來了勸勸她。” 江曉月聽了苦笑,這怎么勸? 嘴里卻只能答應:“好的,我試試。” 第(1/3)頁